当成都郫都遇上重庆江津
这对“成渝CP”
直接开启超甜模式!
一个是西部影视新贵
一个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
这对CP在影视圈有多“好嗑”
【影视CP档:一个造梦,一个藏韵】
江津:山城片场
“民国风天花板”
重庆影视城老重庆记忆拍摄区
▲白沙糖厂拍摄区
白沙糖厂依托旧厂区修缮完成初具规模的老重庆一条街,还原抗战时期的老重庆解放碑街景,包括东水门、吊脚楼、抗战胜利纪功碑、民国政府、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重庆办事处、蒸汽汽车、留真照相馆、国泰大剧院等。
▲公安题材拍摄基地
公安题材拍摄基地由骁峪影视负责设计施工和改造建设,基地实景还原了公安局、派出所、110指挥中心、审讯室及监狱、看守所等场所,并可针对剧组的实际需求提供“一对一”定制服务,个性化改造拍摄场景,以满足各类公安题材系列影视剧组的拍摄需求。该公司曾参与《风声》《十八罗汉》《女儿国》《完美芯机人》等数十部电影、电视剧的场景搭建、道具制作,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和良好的从业口碑。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老重庆影视基地(老糖厂)
▲朝天咀码头
朝天咀码头,是长江流域保存完好的川江古码头,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川江水域唯一保存完好的、现在仍然发挥作用的古码头,作为盐业和米业港口,码头上下七弯八拐,条石台阶77步,每步台阶长2.3米、宽0.4米,酷似改造前的朝天门码头。到了抗战时期,这里作为长江上游以及抗战后方重要的战略运输港,曾经运送过大量的军事物资出川,也曾接纳了全国各地的流亡师生来白沙躲避战乱,在影视剧拍摄时经常当作朝天门老码头使用。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朝天咀码头
重庆影视城古镇风情拍摄区
▲石坝街
建于明代,在35度的整块石坡上凿击阶梯而成,长四百余米,是全国罕见的整体石坝街道。这里有清代建筑紫云宫、西式建筑袁家洋楼,也有国民政府审计部旧址、第四中山中学旧址,还有《重庆日报》创始人——卞小吾故居、百年名校 石坝街小学……斑驳的建筑,透出历史的厚重和曾经的繁华。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石坝街
▲东华街
建于明代,主街巷长达2500米,宽3米,街道用青石板铺就,充满了古典韵味。老街上现存古建筑有传统街区、流水寺、四合院民居、临江吊脚楼、酿酒厂、古码头等。其建筑多为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木结构,悬山式屋顶,穿斗夹壁或穿半木板墙、小青瓦,外观造型多为底层架空干栏式,常利用挑楼、挑廊、挑阳台、挑楼梯等来争取建筑空间,建筑完好率为90%。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东海路东华街
重庆影视城抗战遗址拍摄区
▲国立中央图书馆旧址
1933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委托蒋复璁筹建,抗战爆发后,1937年南京中央图书馆奉命迁重庆,先在重庆设立办事处,1939年4月迁到江津白沙镇,1940年正式命名为“国立中央图书馆”,蒋复璁任馆长,1946年返都南京,后来蒋复璁等奉命携馆藏珍籍13万册去台湾。
地址:重庆江津区白沙镇上松林
▲史编纂委员会旧址
修建于民国初年,为两楼一底的仿日砖木穿斗结构房屋,建筑面积约1100多平米。1940年国民政府借用当地民居作办公地点,属保密单位,外界知之甚少,值得一提的是聚奎中学的周开庆也曾参加过编纂工作。该旧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对研究抗战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今为江津区统一挂牌的江津区图书馆白沙分馆,累计藏书6000余册。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中心路246号
▲第二路军医院旧址
军政部第二陆军医院旧址位于白沙镇陈家坡朱家洋房,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39年,陆军第十六后方医院迁至白沙,院长为戴莜农。建于清末民初建筑为合院式民居,带有欧式建筑风格。现为中等师范教育历史陈列馆,全面展示我国中等师范教育的百年光辉历史,成为追溯中师历史、激活中师记忆、展示中师教育成就的重要承载地。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陈家坡
▲国民政府审计部旧址
建于清末,坐南朝北,面积704平方米。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借用当地民居为办公地点。解放后,该旧址房主进入江津区三口棉纺厂工作,故将其捐赠给该厂作为职工家属楼。现仅存门厅,土木结构,面阔4间23.4米,进深17.4 米,通高9.6米,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社会价值,更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石坝街37号、39号、41号
▲夏公馆
又名“庐”,是抗战名将、重庆民革创始人和卓越领导人之一夏仲实先生的旧居。夏公馆建于1929年,坐南朝北,建筑面积2814平方米,为一楼一底土木石结构,硬山式屋顶,圆穹式封火墙,是上厅、下厅、天井及两侧厢房组成三重堂四合院,拥有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走马转角楼。整个公馆布局严谨,设计巧妙,较好的结合了中式和西式建筑优点。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中心路176号
▲张爷庙
建于明代,是古镇白沙中唯一尚存较完好的原型原貌的殿宇框架庙,该建筑有全国罕见的十一滴水直檐式圆穹式(猫拱背)双重封火墙,因此免遭1934年白沙特大火灾。张爷庙由当时屠宰行业人员筹资修建,供奉张飞,因此名为张爷庙。具有重要的历史、宗教、艺术和科学价值,对研究江津乃至我国抗战时期的教育状况,尤其是白沙在重庆作为抗战陪都时所发挥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聚福街高家坳
▲卞小吾旧居
故居建于清末,坐东朝西,面积800平方米,曾是《重庆日报》的创始人卞小吾的故居,抗战时期还作为军政部学兵的营地。故居为门厅、正厅及两侧的厢房组成的四合院,土木石结构房屋,天井中央还遗留有一个刻有诗词和吉祥语的石缸。不止对研究卞小吾其人具有重要意义,更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石坝街
郫都:西部影都
“大片制造机”
“拍在成都”实景片场启用
日前,位于郫都区团结街道永定村的“拍在成都”实景片场启用运营。这座占地10000平方米、涵盖8大主题场景的实景基地,正以独特的城市肌理和多元的场景空间,为成都影视城影视产业链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书写着郫都影视产业的蓬勃篇章。
唐人街武馆、曼哈顿公路餐厅、布鲁克林汽修厂……来到“拍在成都”实景片场,仿佛踏入一个影视艺术的奇幻王国。
这座由老厂房改造而成的实景片场,拥有风格各异的多个主题场景。古色古香的长安府邸,以木质框架和隔扇构成,每一处细节都尽显传统建筑之美,让人一秒穿越回古代;功能性与美学结合的布鲁克林汽修场,金属质感十足,艺术涂鸦更是增添了个性化的元素;还有极具生活气息的现代街区,咖啡馆、餐厅一应俱全,真实还原都市生活场景……
片场在场景打造上精益求精,从场景布局到道具陈设,都经过精心设计。A棚建筑群通过不同的风格和材料组合,展现工业时代文化的交融与发展。此外,片场配套了餐厅、咖啡店、无人超市等生活设施,还有专业的化妆间、休息室、器材库等,为剧组提供全方位便利。
据了解,“拍在成都”实景片场占地面积达10000平方米,经过四个月极速改造,打造成目前成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实景拍摄基地。目前,片场一期场景主打差异化,打造了成都稀缺的纽约风场景;二期计划于本月底启动,预计7月建成,将聚焦当下剧组需求最高的家景,把空间打造成10个不同风格的家居场景。
除了棚拍,郫都区还藏着众多高颜值外景地,与“拍在成都”形成完美互补——
香脂湖公园:湿地栈道蜿蜒,芦苇丛随风摇曳,湖面倒映着天空与树影。这里是古风武侠剧、生态纪录片的天然影棚,晨雾朦胧或夕阳西下时,更能拍出诗意盎然的镜头。
青杠树村:典型的川西林盘村落,小桥流水、白墙青瓦,保留着质朴的田园风情。这里适合拍摄乡村题材影视剧、田园生活纪录片,甚至古装剧中的世外桃源场景。春有油菜花,秋有稻浪,四季皆可入画。
东林艺术村:将现代艺术与农耕文化完美融合,麦田中的巨型艺术装置、色彩斑斓的田园景观,为文艺片、纪录片和广告拍摄提供了独特视角。尤其适合展现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创意画面。
春天花乐园: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花卉市场,拥有四季绽放的浪漫花海、ins风绿植墙。无论是甜蜜爱情剧、时尚杂志大片,还是治愈系短视频,这里都是绝佳的取景地!
江津郫都这对影视CP的魅力
早就藏不住啦!
这个“五一”
去江津踏古镇青石板
邂逅民国街的胶片浪漫
到郫都钻影视基地
撞见数字光影魔法!
江津实景打底,郫都科技加码
两地的默契藏在
转场里、火花中、影视人的笑谈间——
双城已备好光影惊喜
等你赴约!
综合江津发布、郫都发布
编辑:陈柳颖 编审:吴 刚
总编辑:黄 艳
声明:凡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别忘了
点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