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联社报道,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正在考虑为美国汽车制造商提供进口零部件关税豁免,以帮助他们转向在美国生产的零部件。此前,特朗普对所有运往美国的汽车征收25%的关税,预计将使购车成本增加数千美元。特朗普称,部分汽车制造商“需要时间”把生产从加拿大、墨西哥和其他地方迁至美国,以后所用零部件要在美国本土生产。报道称,目前不存在纯美国制造的汽车。即便是在美国工厂组装的汽车,也有很大比例的零部件来自进口。
汽车(资料图)
美国的关税政策不仅冲击着汽车企业的成本结构,更是在动摇着整个行业对未来的信心。英国巴克莱银行日前将美国汽车和移动出行行业的评级从“中性”下调至“负面”,并警告称,美国的关税可能会给汽车制造商的盈利带来压力并抑制投资。受此影响,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旗下豪华车品牌奥迪已暂停从欧洲向美国出口汽车并通知经销商尽快清空库存。而英国的捷豹、路虎等一些高端车制造商可能会干脆停止向美国出口汽车。
崔东树发文称,近日美国对世界各国加征关税的新闻引起世界震惊,美国与世界的矛盾剧烈加深,由此带来的重塑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巨大。中国汽车出口美国占比微乎其微,尤其是自主品牌完全没有在美国销售,因此中国自主汽车不受到美国加关税的影响。崔东树称,感觉美国关税战下的中国汽车最具发展空间,应该实现更强的国际化发展,深化一带一路和全球南方国家市场的合作力度,发展当地有需求的乘用车品类。
无论是汽车关税还是对等关税,实际上都是特朗普想要促进美国制造业回流的一种体现,对等关税上想要美国进行豁免,就需要对方在美国投资建厂,同时购买更多的美国商品;汽车关税上更是如此,无论是在日本市场还是欧洲市场,美国汽车的销量并不理想,因此直接对所有运往美国的汽车加征25%的关税,这样就能迫使这些汽车制造商将工厂迁移到美国,从而避免被征收额外的关税。
特朗普(资料图)
然而,即便美国本土车企可以避免整车高昂的税收,但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包括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在内的美国三大车企,均会受到零部件进口成本上涨的影响。中汽中心资深首席专家吴松泉分析道,由于美国汽车生产大量依赖进口零部件、美国市场供给高度依赖进口车、《美墨加协定》严苛的原产地标准,长期加征关税势必导致美国(或北美)汽车行业陷入孤立或半孤立状态。“美国此次加税,对美汽车行业是‘重大打击’,长期来看,对美国汽车产业的不利影响要大于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美国此举可能会引发其他国家效仿,导致中国商用车出口面临更多关税或非关税壁垒,尤其是在欧盟、东南亚等目标市场。尤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美国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警惕可能延伸至电动商用车领域,进一步推动技术封锁或市场准入限制。中国车企正转向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以弥补欧美市场受限的风险。
汽车(资料图)
美国汽车关税政策试图复制20世纪制造业回流路径,但全球化背景下,供应链的复杂性和技术依赖性已不可逆转。若政策持续,可能加速全球产业链重构,进一步削弱美国在汽车产业中的主导地位。未来,平衡贸易保护与开放合作、加速本土产业升级(如电动化与智能化)或为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