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人员登船检查并开展伏休政策宣传。
5月1日上午9时,载着70余名执法人员的9艘执法船艇发动引擎、鸣响汽笛,从厦门海洋管理公务码头出发,劈波斩浪,向嵩屿水道行进。这是2025年厦门海洋伏季休渔的第一天,由厦门市海洋发展局牵头组织,厦门市海洋、海警、海事、港口、公安等涉海部门共同参与的2025年海洋伏季休渔暨五一涉海旅游监管首日联合行动正式启动。
阳光下的厦门海域碧波荡漾,海上联合执法巡航编队沿公务码头—嵩屿水道—4号锚地—香山游艇码头航线,一路展开联合巡查巡航。沿途,不时遇上赶在最后期限作业回港的渔船,执法人员一边督促渔船尽快返回船籍港休渔,一边见缝插针地登上20艘船舶进行检查并开展今年伏休相关政策宣传。
与海上的联合巡航相呼应,5月1日中午12时后,由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牵头,市、区两级主管部门执法人员及属地渔业生产负责人,一同前往各区渔船停泊点对回港伏休渔船进行清点统计,各镇街则组织渔船集中有序停泊。他们还提醒各乡镇船舶不得从事非法载客和涉海旅游经营,确保假期海域平安。
“船进港、港规范、网封存、人上岸”,截至昨天傍晚,今年厦门执行伏季休渔的688艘渔船全部进入指定的停泊点,开启“休眠”模式。
今年5月1日12时至8月16日12时,是厦门市为期三个半月的伏休期。厦门市海洋部门表态,今年将继续执行“最严格的伏休制度”和“最严格的伏休管理”,与之对应的,是三个“一律”——对于查获的在册渔船一律按照年度补助政策扣除渔业资源养护补贴,涉渔“三无”船舶一律没收拆解,构成犯罪的一律追究刑事责任。
事实上,在今年伏休来临的前夕,厦门市海洋部门就协调海事、海警、公安、港口及各区渔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了一场现场推进会,主要内容是拆船——50艘涉渔“三无”船舶被拆解。
这不仅彰显了震慑力,也向外界传递了一个强烈信号——今年为打击伏休期的违法行为,联合执法将成常态。
“我们将以渔船点验、随机抽查和船位监视等三项监管措施为抓手,强化港内渔船严管严控,从源头杜绝伏休渔船违规出海作业。”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相关负责人昨天表示,与此同时,他们将运用渔船通导系统等新科技加强分析研判,对违反伏休的各类行为开展专项行动予以严查严打。
水产品供应有保障
5月1日晚六时,位于厦门高崎渔港内的夏商国际水产交易中心,叫卖声、询价声此起彼伏,这一全省最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看上去和往常并没有太大区别。但昨天是2025年度厦门海洋伏季休渔启动的第一天,寻常的场景也蕴藏着必然的市场变化。
雪白的带鱼、成筐的鱿鱼、成堆的大黄鱼……不过,夏商国际水产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这些海捕渔获物从4月30日开始,数量就出现了较明显的减少。据预测,随着伏休的启动,市场上海捕渔获物的数量在未来一周内还会持续下跌,而它们的价格,也会依据不同门类逐步出现10%-20%的上涨。
根据夏商国际水产交易中心提供的数据,在过去的一周,该市场的水产品日均销量在500吨左右,这一数量并不会因为伏休的启动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原因是:海捕渔获物减少,但养殖类的水产品却增加了。而从往年的情况来看,虽然海捕渔获物的价格将小幅上涨,但养殖类水产品价格在整个伏休期间都将保持稳定。
所以,今年为期三个半月的伏休期间,市民并不需要对水产品的供应和价格产生担忧。厦门市水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保障中心杜晓娟将其原因归功于近年来厦门市不断增强的水产品市场集散能力,厦门已经形成水产品“买全球、卖全国”的格局,全球水产品输入到厦门再分拨到全国各地,有能力保障水产品供应和价格稳定。此外,休渔前批发市场及附属冷库也积极备货囤货,可轻松应对市场变化。
(厦门日报记者 王元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