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早上8:30分,曲靖市马龙区鸡头村街道吴官田社区71岁的菜农张吉翠像往常一样,已早早在吴官田火车站前等候这趟“运蔬车”的到来。她竹篮里的小青菜捆扎得整整齐齐,鲜嫩的菜叶透着油绿,每把青菜都用草绳细心捆好,篮子底部还垫着油纸袋——这是老人特意为保护火车地板做的“防护”。在等车的过程中,她高兴地从挎包里掏出一个“可可爱爱”的语音播报器向同伴展示:“前几天马龙信用社的工作人员来村里,留了电话后直接上门办的,现在带着这个出门可方便啦!”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移动支付广泛普及、现金使用频率大幅下降,成了上年纪的菜农在卖菜过程中最头疼的事,一方面是菜农没有智能网络收付款的尴尬,另一方面是很多客户因没带零钱只能对心仪的新鲜蔬果望而却步。 面对这样的困境,曲靖市马龙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进村入户走访中,发现了这一问题,便主动出击,立即开展深入调研,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工作人员采取“零钱包+扫码牌”的方式,带着金融服务和温暖关怀,登上这列“绿皮火车”,将金融活水送到群众的心坎里。
“得知乘坐这列‘绿皮火车’的群众因年龄偏大不会使用扫码等快捷支付而影响他们收入的情况后,我们及时组织工作人员登上列车,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曲靖市马龙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工作人员庄旭瑞跟记者说,我们还将便捷的金融服务设备带上火车,让群众在火车上就享受到开户、办理“扫码牌”、兑换零钱等一站式金融服务。
曲靖市马龙区的四季是舌尖上的四季,春有“掐尖”的春菜,夏秋有味美的“跑山菌”,冬有滋补的“炖煮搭档”……四季流转,一根扁担,一趟慢车,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串联着乡村与城市的烟火。
在马龙区鸡头村吴官田,有一趟穿梭在大山之间的“绿皮火车”,每天在云南昆明和贵州红果之间往返,在沿线村庄的小镇车站都会停靠,马龙区吴官田站就是此条线路的停靠站之一。
然而,正是因为这趟“绿皮火车”,它承载着人们的出行记忆,成为了当地群众的“运蔬车”“幸福车”。每天,吴官田站附近村落的村民总会准时挑着扁担、背着背篓,满载还带着露水的新鲜蔬菜、水果,通过这趟“绿皮火车”运到曲靖市区的农贸市场摆摊售卖。常年以这条专线往返马龙曲靖卖菜的大多是55岁以上的老年群体,他们文化程度不高,无法外出务工,而这趟“绿皮火车”却成为了他们务农谋生的“公益慢火车”。
“侄女,我的手机是‘老年机’,是不是就不能办了。”菜农李竹香难为情地说。“没事的,阿姨!我们可以用您的社保卡进行绑定,‘扫码牌’收到钱以后直接转到您的社保卡里”。4月30日,曲靖市马龙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工作人员在“绿皮火车”的车厢里,一边耐心地解答群众的金融疑问,为他们普及金融知识,一边现场示范,帮助群众办理“马龙农信扫码付”,村民瞬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温暖。
“这里调音量,这里显示金额,转账会直接到你的社保卡……”不一会儿,“云南农信欢迎你”的提示音响起,李竹香笑道:“这声音大得很!”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在现场,除了免费为菜农办理“扫码牌”、兑换零钱等金融服务,曲靖市马龙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工作人员还向老年群体宣传讲解反假币、防范网络诈骗、金融诈骗等金融知识,有效提升了他们在买卖交易中的风险防范意识,守好了老年群众的“钱袋子”。
“马龙区联社真是我们老百姓的银行,这个扫码牌既安全又方便,不用担心找零错误,还给我们带来了零钱包,现在还给我们‘当苦力’,把服务送到我们‘家门口’,你们真是太用心啦!”菜农施大美高兴地说,以后我们收钱就方便啦,只要带着扫码牌就可以收钱。
在市场买菜的王女士告诉记者:“马龙这些嬢嬢的菜很新鲜,没有任何农药,没有任何添加剂,我们也很喜欢来买。以前都是用现金,现在信用联社统一帮她们办了‘扫码牌’,我们现在买她们的菜也很方便。”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金融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曲靖市马龙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始终坚守“金融为民”初心,积极践行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把为民服务、助农增收的社会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这一趟“绿皮火车”把老百姓种的新鲜果蔬拉出大山,同时也拉回来了老百姓的“满满幸福”,让他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曲靖市马龙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贴心的金融服务再次为这趟“幸福列车”提速加分。
满载历史记忆的“绿皮火车”日复一日地循环往复,它留下的不仅仅是车轮的痕迹,更是曲靖市马龙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对群众的深情厚谊和无私奉献。曲靖市马龙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工作人员李晶晶表示,他们将继续坚守“金融为民”初心,将金融活水送进更多群众的心坎里,让金融活水真正滋润群众的心田。
▍内容来源:马龙区融媒体中心
▍综合编辑:马龙生活网(转载请注明)
注: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删除处理。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