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勃发,动能澎湃。滨州大地处处涌动着奋进的热潮。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坚持党建统领,坚定打好“三大战役”、抓好“三大行动”,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开门红”“开门好”。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地方级税收增速、税收占比均列全省第1位。全市GDP增长6.8%,列全省第2位。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列全省第3位。规上服务业营收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列全省第4位,较去年前进了5个位次。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列全省第3位,连续57个月高于全省平均……

这一组组跃动的数据,是400万滨州人用双手创造的“硬核实力”,更是党员干部以“内生动力”激活的发展“强引擎”。

滨州人民以勤劳、智慧和丰硕的劳动成果,致敬五一国际劳动节。


劳动淬炼“硬功夫” 产业升级跑出“加速度”

制造业优势牵引、服务业动能释放、新项目积蓄势能……滨州经济开局蓬勃向好,为“十四五”收官关键之年打开新局面。

华纺股份的“爽丝绒”莱赛尔面料远销全球,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创新金属首创高强高韧铝合金短流程合金化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渤海活塞的发动机部件装进了全国三分之一的汽车……这些“滨州造”,凝结着产业工人的智慧与汗水。

一季度,滨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9%,比上年全年加快2.1个百分点,总投资4445亿元的716个省市县重点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在好美居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将建设大型冷库、产品分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产品展销中心、电商运营中心、科创大厦等,建成后预计实现农副产品年交易量15万吨以上,年交易额超10亿元。

这是滨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持续向好的一个缩影。今年,滨州印发《关于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实施八大攻坚行动,加快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培育现代服务业竞争新优势。

根据市场新需求,不断提升“适配度”,滨州现代服务业已展现出强劲活力和发展潜能。全年将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00家以上,省级服务业示范载体突破30家,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高新技术企业亦不负春光,为滨州新旧动能转换积蓄力量。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4%,高于规上工业18.4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增长45.4%、30.6%。


低空经济驭风而起,滨州正以空域资源为基,串联研发制造、场景应用、服务保障等全产业链条,构建起“地基牢固、羽翼丰满”的低空经济生态。中国商飞北京研发中心、山东航空学院产教融合基地等多个航空产业项目相继落户。

“每一根纱线里都有创新密码,每一度电都承载转型决心。”正如愉悦医疗负责人所言,滨州企业攻克了人造皮肤、航空钛合金等技术,将劳动汗水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滨州通过构建“八大品质”发展体系,创新“链式思维”布局产业集群,用制度创新破解“卡脖子”难题,传统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跃迁。

全国41个工业门类中,滨州市拥有38个,“滨州制造”优势凸显。2024年新增14项全球全国冠军产品,67项“单项冠军”覆盖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领域,工业增加值连续两年领跑全省。

一季度,滨州新质生产力不断壮大。新能源装机容量增长31.5%,占比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8%,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51.7%,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

这背后,反映出社会投资对滨州的信心。从项目储备,到开工建设,再到顺利投产,滨州重点项目像齿轮一样“紧密咬合”,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改革激发“源动力” 干部敢为激活“强磁场”

2月5日,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滨州召开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三大战役”暨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干部内生动力、风险防范能力“三大行动”动员大会。市委书记宋永祥在会上掷地有声:“广大干部要在品质滨州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


“新春第一会”拉开了新一年工作序章,全市上下以“快跑”的姿态开局,将打好“三大战役”作为加快推动品质滨州建设的抓手和措施,把实施“三大行动”作为加快推动品质滨州建设的支撑和保障。

全市上下持续打好“三大战役”,优化招商引资理念,更加突出以商招商、链式招商、基金招商、载体招商、场景招商等,持续招大引强;抢抓国家政策加码重大机遇,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持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统筹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园区化、未来产业协同化,推动工业经济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今年以来,滨州深入实施“三大行动”,进一步向市场要活力、为干部添动力、防风险提能力,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一季度,滨州市提升市场主体活力行动深入推进,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涌现、竞相发展。滨州持续深化成就企业家梦想、企业文化建设、对话滨州等行动,坚持打造“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发展环境,全链条协同、全要素保障、全周期服务,推动政策落地、资源整合、效能提升,全力助推企业坚守主业、大胆创业、创造事业。

为切实用好干部这个决定因素,滨州开展了提升干部内生动力行动。


这场以“思想破冰”带动“行动突围”的探索,不仅使“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成为全市党员干部的共同信念,更通过激发内生动力,为落实市委“113388”工作体系注入强劲动能。

“从申请出口许可证到拿到证件只用2个工作日,这在以前至少需要7天。”山东开泰集团外贸部负责人说。滨州在全省率先推行“证照联办”改革,将涉企审批事项由53项压减至29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60%。

思想破冰方能行动突围。滨州建立“企业家梦想清单”制度,450名干部化身“梦想联络员”,为企业解决用地、融资难题;创新“政企同心·亲清茶事”机制,市领导与企业家面对面解决难题;开展“亩产论英雄”改革,2000余家企业“按效论资”,倒逼亩均税收提升35%。以“心安城市”建设行动为抓手,全面提升各行业各领域风险防范能力水平。


广大干部在品质滨州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用心用情用智用力帮企业办实事、解难事、干成事,千方百计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久,汇聚同向共进、同题共答、同频共振的磅礴力量,努力实现各项工作“争第一、干唯一、创一流”。

干部作风的持续转变,正转化为营商环境的软实力。2024年滨州跻身“全国营商环境十佳城市”。

党建凝聚“向心力” 过程管控筑牢“压舱石”

近年来,滨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持续深化强党建思维,“体系化推进管党治党建设党”品牌更加响亮,以高质量党建统领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越来越好。

坚持党建统领,工作中找问题、党建上找原因、改革中找办法,滨州深入落实党建过程管控机制、思想方法训练机制、监督贯通协调机制、督考评用融合机制“四项机制”,推动党建与“三大战役”“三大行动”深度融合。

在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过程管控”压实责任,要素保障流程图成为作战地图,“资源跟着项目走”机制落地生根。对 716 个重点项目实施动态监管,建立248个年内计划投产项目台账,清单管理、标旗推进,确保如期竣工,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各县市区创新“指挥部+作战图”模式,如邹平市建立 “要素保障池”,确保项目“拿地即开工”。市发改委同步启动 “对上争取三年行动”,滚动储备项目超千个,2025年已争取上级资金32亿元。

通过加强过程管控,落实责任、注重实效,滨州把“三大战役”“三大行动”责任细化压实到各级各部门,任务压实到人、细化到天、明确到点,倡树实绩、实效导向,引导广大干部干出“走在前”的样子,干出“挑大梁”的担当,干出“勇争先”的格局。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滨州全社会研发投入规模超115亿元,占GDP比重3.7%,全省“四连冠”,首次跻身中国科技创新百强市。

民生绘就“幸福色”,劳动成果全民共享

高质量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人民的获得感。滨州以安身、安业、安居、安康、安心“五安工程”,加快建设全国首个“心安城市”;坚持城市形态、业态、生态、文态、质态“五态”并举,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高品质城市。

民生支出占比连续八年保持80%左右,“住院免押金”政策惠及群众40万人次,减负超2亿元。城镇新增就业连续5年全省第一,400万市民共享转型红利。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落实稳经济和促民生政策,一季度,就业形势稳中加固,城镇新增就业0.88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25.1%。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10元,同比名义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快于城镇居民0.8个百分点。

当“此心安处是吾乡”从诗意走向现实,滨州的发展底气愈发深厚。全市上下拿出再接再厉的信心,鼓足再接再厉的干劲,扛牢再接再厉的担当,在高质量发展的春天里踏浪前行。

来源:品质滨州

编辑:任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