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俄媒报道国产车生锈问题,声称不少中国汽车2年就生锈,即便防腐防锈做的比较好的国产车,也只能保障5年不生锈。

之后,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长安东·阿里哈诺夫在国务院会议上宣布,将对来自中国的汽车实施更严格的认证和审查。安东·阿里哈诺夫还直接点名三个中国汽车品牌存在严重安全缺陷,根本不允许上路。

最近,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向联邦法院对大通在澳洲的经销商提起诉讼。

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发表声明称,大通对T60 ute和G10 van进行了“误导性陈述”,声称其“坚固耐用,适合在各种环境和越野地形中、附近或路上使用,在宣传图片展示了在沙滩和海边行驶行驶的情景。

然而,这些车型按照广告宣传的方式行驶后,5年内容易生锈或腐蚀,大通就特定型号汽车的耐用性和适用性向消费者做出了误导性陈述,违反了《澳大利亚消费者法》。


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称,2018年至2024年间,已经有累计5000多起关于大通汽车生锈或腐蚀的客户投诉。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于是代表5000位消费者发起集体诉讼。

其实,生锈问题归根结底是良心问题,在价格战下,车企为了省成本必然在看不见的地方下功夫,防腐防锈工艺减配和安全设计减配是常态,比如原本6道电泳工序改为2道,镀锌板的镀锌层减薄,防锈涂层底盘装甲直接不做了,以及在白车身钢材上偷工减料。

从澳洲媒体的报道来看,大通的车在防锈上虽然赶不上欧洲车,但比那些2年就生锈的国产车要强,生锈主要原因是去了沙滩、海边这些恶劣环境,在海水腐蚀下生锈。而恰恰大通的广告中有在海边涉水驰骋的宣传图,被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抓住把柄,认为大通就特定型号汽车的耐用性和适用性向消费者做出了误导性陈述。


铁流认为,该事件有三点启示:

一是要重视汽车质量。

这几年国产车被冰箱彩电大沙发带偏了,整天搞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对于真正关系车辆质量、寿命、使用价值的东西反而在偷工减料。其实,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把车防腐防锈做好并不难,只要砍掉冰箱、彩电、天窗、车机、氛围灯、隐藏或半隐藏门把手,剩下的钱足够把国产车的防腐防锈水平拉到欧洲车的标准,甚至还有钱把车里的沥青换成环保水性材料,给车配上更结实的白车身和防撞梁。

二是宣传要实事求是。

国内广告法和刑法中的虚假广告罪是选择性执法的,大企业可以无视法律,车企被国内优秀的营商环境宠坏了,吹牛皮习惯了,到了国外就容易水土不服,大通的那几张涉水广告只是为了看起来让车子更有范,更有高级感。熟不知土澳较真,真拿广告宣传图当成实际使用图了,认为大通就特定型号汽车的耐用性和适用性向消费者做出了误导性陈述。按照土澳的标准,国内那些吹智能驾驶的,鼓吹自家的车能在水里开的,有一个算一个都要被起诉。

三是国内负责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部门应当与国际接轨。

过去几十年,大家常常听到的一个词就是与国际接轨,在教育、医疗、住房方面不断改革,主打一个向西方学习,导致老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却从来不像西方国家学习。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这次组织5000多名车主搞集体诉讼,这就使一个非常好的做法。这种集体诉讼赔偿会非常恐怖,不是几百万、几千万赔偿就能了事的,一旦法院判决车企败诉,基本是以亿元为单位的。


另外,美国的执法力度也值得国内学习。举例来说,大众排放超标被美国罚款240亿美元。通用因为电车自燃,与LG(电池供应商)设立1.5亿美元的基金赔偿用户,并耗费20亿美元召回所有车辆。现代因召回不及时被美国罚款2.1亿美元。本田因安全带问题被判决赔偿车主2.5亿人民币。丰田因为座椅问题判决赔偿车主16亿人民币。福特皮卡车顶存在严重缺陷,判决赔偿17亿美元。

就国内而言,车主相对于车企、4S就是孙子,维权难于上青天,甚至还有维权被打,维权被起诉,冻结银行卡的案例。放眼更多的行业,华硕和雅士利还把维权者送进监狱。当下,国内的法律对企业太好,对消费者不友好,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学习西方成功经验,充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