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圭海四记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圭海四记专注于闽南本地化文史研究,主要记录以海沧为中心的龙同海地区的文史现象,因地域及见识局限,难免主观臆断,欢迎指教、批评。



以下合计约1,517字,如有缺失、纰漏,敬请留言告知:

洪武八年,诏有司立社学。上谕中书省臣曰:“昔成周之世,家有塾,党有庠。故民无不知学,是以教化行而风俗美。今京师及郡县皆有学,而乡社之民乐观教化,宜令有司更置社学,延师儒以教民间子弟,庶可导民善俗。”十六年,诏民间立社学,有司不得干预。其经断有过之人,不许为师。正统元年,令各处社学提调官及司、府、州、县官严督勤课,不许废弛;其有俊秀向学者,许补儒学生员。按:社学乃蒙养之初,即古者家塾、党庠之意。有司苟能兴起废坠,选立社师,俾其经书之外仍教以德行道艺。如古闾胥族师之所职者,每岁考校,非此勿进,则庶乎蒙养以端,而将来学校皆得其人矣。(万历癸酉《漳州府志》卷六漳州府·礼乐志·学政·社学)

○三都各社学

弘治《八闽通志》

一十所在一二三都。…已上四都凡五十九所,俱府城东。

正德《漳州府志》

龙溪县社学共二百六十八所,坊建三十七所,都建二百三十一所。

嘉靖《龙溪县志》

乡都社学,计一百二十九所。

万历癸酉《漳州府志》·龙溪县

一十所在一二三都…今多废。

万历癸酉《漳州府志》·海澄县

一十所在一二三都,一十二所在四五都,二十四所在六七都,二十六所在八都,二十四所在九都。上俱先年建,今废。

万历癸丑《漳州府志》·龙溪县

一十所在一二三都,一十二所在四五都,二十四所在六七都,二十六所在八都,二十四所在九都。已上今属海澄,多废。

万历癸丑《漳州府志》·海澄县

一十所在一二三都,一十二所在四五都,二十四所在六七都,二十六所在八都,二十四所在九都。已俱先年建,今废。

崇祯《闽书》

十所。

崇祯《海澄县志》

十所,在一二三都。十二所,在四五都。二十四所,在六七都。二十六所,在八都。二十四所,在九都。以上俱先年建,今废。

康熙《福建通志》

社学十所,在一二三都。十二所,在四五都。二十四所,在六七都。二十六所,在八都。二十四所,在九都。今俱废。

康熙《海澄县志》

十所在一二三都。十二所在四五都。二十四所在六七都。二十六所在八都。二十四所在九都。以上俱先年建。今废。《安边馆社学记》莆田朱淛撰,见艺文。

康熙《漳州府志》·龙溪县

旧社学…一二三都十所,四五都十二所,六七都二十四所,八都二十六所,九都二十四所,以上一都至九都自设澄邑即属澄,今废。

康熙《漳州府志》·海澄县

旧社学,各都分俱有社学若干所,已载龙溪,今废。

乾隆《福建通志》

社学,在一二三都十所,在四五都十二所,在六七都二十四所,在八都二十六所,在九都二十四所,今俱废。雍正二年新设五所,一在县城,一在渐山保,一在金丰保,一在留田保,一在集兴保。

乾隆《海澄县志》

社学九十六所。在一二三都者十,在四五都十有二,在六七都二十有四,在八都二十有六,在九都二十有四,俱先年递建,今废。

乾隆《漳州府志》·龙溪县

旧社学…一二三都十所,四五都十二所,六七都二十四所,八都二十六所,九都二十四所,以上一都至九都自设澄邑即属澄,今废。

乾隆《漳州府志》·海澄县

旧社学,各都分俱有社学若干所,已载龙溪,今废。

光绪《漳州府志》·龙溪县

旧社学…一二三都十所,四五都十二所,六七都二十四所,八都二十六所,九都二十四所,以上一都至九都自设澄邑即属澄,今废。

光绪《漳州府志》·海澄县

旧社学,各都分俱有社学若干所,已载龙溪,今废。

注曰:明初,诏民间设社学,时海沧三都计有十所,约相当于今各村有一所。之后屡废屡兴,屡兴屡废,沿至今,即各村小。

合集推荐:

《海沧方志汇编》分章节索引:

●卷二|规制志


兹土久远,追远不易,只为留存一个有温度的圭海记忆。

——Amoynotes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