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劳动,是躬耕热爱的坚守,是征鼓昂扬的奋进;是攻坚克难的勇毅,是日夜兼程的执着……当前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与擘画“十五五”规划蓝图的关键历史时刻,全体逸仙人践行劳模工匠精神,以实际行动推动“一院多区”快车道建设,为我院建院190周年、中山大学“新百年”和国家建设科技强国、教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关键一年添砖加瓦。
在“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医院官微聚焦新院区建设背后的劳动者们,特别推出《致敬劳动者·新院区建设特辑》栏目,让我们跟随文字,走近新院区建设的“第一现场”,聆听劳动者的故事,感受新时代的医者担当与奋斗力量。
从规划图纸上的线条勾勒,到现代化医疗建筑群的拔地而起,花都院区的每一步蜕变都凝聚着无数建设者的心血。医学装备部全体成员深知肩上责任重大,以“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感,锚定目标、迎难而上。他们日夜奋战在设备采购、安装调试、验收培训等各个环节,在精密仪器的运作声中反复校准参数,在堆满资料的案头逐字核对数据,以专业的技术和严谨的态度,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为花都院区如期投入运营筑牢了医学装备根基,让先进的诊疗设备得以高效运转,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超前谋划:从规划到落地的精密协作
早在2020年,医学装备部便深度参与院区医疗设备布局规划,累计完成10300余套、总值5.6亿元的设备采购。团队与建筑方紧密配合,从设备空间适配到水电线路合规性,逐一核查细节。面对安装过程中设备尺寸不符、线路复杂等难题,医学装备部团队协同各科室、供应商、技术团队快速响应,确保每一台设备精准“扎根”。
攻坚克难:与时间赛跑的安装战役
2024年4月起,医疗设备陆续进驻院区。医学装备部制定周密计划,十个月内完成全部设备安装调试,其中23套大型设备(价值2亿元)的安装堪称“硬仗”。针对放射科、核医学科等关键区域,医学装备部团队提前半年勘察运输路线,协调专业吊装团队,确保设备安全高效就位。
MR进场
极端天气下的“设备保卫战”令人动容:暴雨侵袭设备仓库时,医学装备部与保卫科携手抢险,筑沙袋、堵漏水,成功守护价值3亿元的医疗设备。所有人都被淋成了“落汤鸡”,可没有一个人有丝毫退缩,心中只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一定要守护好院区设备安全,确保开业顺利!
大型设备现场沟通
大型设备现场巡查
赋能临床:从培训到保障的全链条服务
为提升设备使用效能,医学装备部组织40余场专题培训,覆盖呼吸机、CT、MR等关键设备。技术专家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练、模拟故障排除,助力医护人员快速掌握操作技能。CT、MR、直线加速器等大型设备培训更是干货满满,技术人员深入浅出地讲解设备原理、参数设置以及图像重建技术这些高深的理论知识。到了模拟操作环节,医学装备部工作人员与临床医护手把手教学,从患者摆位、扫描操作,再到图像后处理,每一步都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全流程操作技能。
AED培训
通用设备培训会议
放射科培训
作为新院区医疗物资保障的重要枢纽,耗材库房的落成标志着后勤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资支撑。耗材库房通过严谨细致的筹备工作,实地测量三个临时库房,精准设计货架摆放方案,实现空间利用率最大化;安装温湿度设备,确保医疗耗材存储环境符合三甲标准。
耗材库房开业前盘点
耗材库房送货验收
精准护航:开业前的最后一公里
在开业倒计时阶段,医学装备部完成3000余台设备的清点派发,并开展15场强检校准专场,对2500台设备进行精准调试,确保诊断数据零误差。从生命支持设备到办公终端,每一环节的严谨把控,均为医疗安全筑牢基石。
医疗设备清点
设备安装
医学装备部的故事,是花都院区多科室协作的缩影。他们与后勤团队共筑安全防线,与保卫科并肩应对突发危机,与临床科室紧密配合提升服务效能。在医疗体系的庞大网络中,这群“设备守护者”用专业与匠心,守护着“医之重器”落地花都,书写了“生命至上”的另一种诠释。
来源:医学装备部
责编:黄睿、房诗婷
初审:刘文琴
审核:欧阳霞、任毅
审核发布:杨建林
好看的话,不妨点击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