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碳水”,很多人都避之不及,担心吃多了会长胖、升血糖,甚至把它看成自己健康路上的“绊脚石”。

其实,有一类“碳水”,不仅不会致人肥胖,甚至还有减轻脂肪肝的作用,那就是——抗性淀粉。


01

什么是抗性淀粉?

一项科研研究表明,富含抗性淀粉的膳食模式,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的构成比例,同时降低与肝脏损伤、炎症反应存在关联的甘油三酯以及肝酶指标水平,进而缓解脂肪肝病情。

另一项研究则发现,连续8周补充抗性淀粉的受试群体,平均体重减轻了2.8公斤。此外,参与者的葡萄糖耐受能力与胰岛素敏感程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有人或许会心生疑问:“抗性淀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了解一下淀粉的分类情况。依据消化难易程度,食物中所含的淀粉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快消化淀粉、慢消化淀粉以及抗性淀粉。

1

快消化淀粉

这类淀粉在小肠内能够迅速被吸收,通常在20分钟内就能完成消化吸收过程。它不仅能快速为人体补充能量,但也会致使血糖水平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


2

慢消化淀粉

慢消化淀粉在小肠内的吸收速度相对迟缓,一般需要20至120分钟才能被彻底消化吸收。它可以持续稳定地为人体提供能量,血糖上升幅度较为平缓。

3

抗性淀粉

抗性淀粉在小肠中无法被消化分解,也不能转化为葡萄糖供人体利用,几乎不会产生热量,也不会引发血糖升高。

02

抗性淀粉都在哪些食物中?

抗性淀粉广泛存在于多种天然食物里,以下几种富含抗性淀粉的食材,食用后血糖上升速度较慢,且能带来较强的饱腹感,可作为优质的主食选择。

▼全谷物

推荐品类:燕麦、甜玉米、大麦、小麦、高粱等。

市面上未经深度加工的全谷类、种子类食物,通常都含有抗性淀粉。建议在一日三餐中,保持全谷物占总主食量的1/4至1/2,至少保证有一餐的主食为全谷物。


小贴士:直接单纯食用全谷物,消化起来可能有一定难度,与大米搭配食用则更易被大众接受。将大米和全谷物按照1:0.5的比例混合,无论是做成米饭还是煮成粥,口感都会更佳,同时还能起到辅助调控血糖的作用。

▼豆类

推荐品类:鹰嘴豆、豌豆、大豆、黑豆、小扁豆、红豆、绿豆、斑豆等。

早餐时可以喝上一杯豆浆,两餐之间若感到饥饿,不妨吃些鹰嘴豆或豌豆当作零食。在主食中,可适当增加杂豆的占比,比如在煮米饭时加入红豆、绿豆,做成红豆饭、绿豆饭等。


小贴士:单独食用豆类,容易引发胃部胀气的情况。可以将大米与豆类按照1:0.3的比例混合,制作成米饭或粥食用,不过豆类需要提前浸泡并煮制一整晚。如此一来,既能保证良好的口感,又有助于消化吸收。

▼薯类

推荐品类:红薯、土豆等。

在一日三餐中,可选择其中一餐或两餐,适当加入一些薯类食物。与此同时,要相应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量。


小贴士:薯类经过煮熟或烤制后,可直接当作主食来吃,也可以切成小块,和大米一起下锅煮。市面上有以红薯粉或马铃薯粉为原料制作的红薯馒头、马铃薯馒头,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03

抗性淀粉怎么吃更健康?

1

建议主食凉一凉再吃

米饭、馒头、土豆等食物烹调熟透后,放入冰箱冷藏一段时间,其中的抗性淀粉含量会大幅上升,升糖指数也会显著降低。即便后续再加热处理,抗性淀粉仍会部分留存。以米饭为例,冷藏后再加热食用,其引发的血糖波动依然比新鲜出锅的热米饭要小。

在高温状态下,淀粉会大量吸水发生糊化反应,这会导致抗性淀粉含量降低,食物变得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进而引发更高的血糖反应。

2

选水量少的烹饪方式

烘烤、微波加热这类用水量较少的烹饪手段,有助于减少淀粉糊化程度。例如,烤土豆的抗性淀粉含量就比水煮土豆要高。所以,推荐大家采用烤制或微波加热的方式来处理冷藏过的米饭、馒头、面包等主食。


3

杂粮饭煮得筋道一点

使用高压锅烹饪会降低食物中的抗性淀粉含量。像用压力锅煮得十分黏稠的杂粮粥,其抗性淀粉含量就低于蒸煮得略带筋道口感的杂粮饭。

4

饮食不要吃得太油腻

如果饮食过于油腻,高脂肪的摄入会抵消抗性淀粉带来的健康益处。

5

别盲目购买抗性淀粉

抗性淀粉摄入过量,也可能引发一系列肠道不适症状,比如恶心、呕吐、腹胀,以及肠蠕动加快、排便次数改变等情况。

在日常的均衡膳食安排中,通过科学合理地挑选食物,适当增加抗性淀粉的摄入量,就能让我们的饮食结构更加健康合理。

资料丨央视新闻

编辑丨李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