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式挂钟停摆的那天,我正在教室里讲《背影》。粉笔灰簌簌落在讲台上,手机在兜里震动,掏出来一看,是建军发来的语音,背景音里救护车的鸣笛声刺耳:“妈摔了,现在送医院。”

我赶到急诊室时,婆婆已经进了CT室。建军蹲在走廊角落,手里攥着皱巴巴的缴费单,大姐张丽踩着五厘米的粗跟皮鞋来回踱步,鞋跟敲在地砖上,像倒计时的秒针。

“慧啊,”大姐突然拽住我,她手腕上的金镯子硌得我生疼,“你还有五年退休,对吧?”

我喉咙发紧,点了点头。



2.

三张银行卡被推到我面前时,我第一反应是——这钱不够。

婆婆的退休金卡,边角磨得发白,卡套里还夹着一张降压药说明书;大姐的工资卡,背面贴了张便利贴,写着“房贷+车贷”;建军的工资卡,卡面上还沾着食堂饭菜的油渍。

“妈退休金4500,我每月再贴3000,建军7200全给你。”大姐快速按着计算器,“你辞职照顾妈,自己交社保医保,剩下的……应该够。”

我盯着计算器上的数字,14700,脑子里飞快地算着账——护工一天300,尿垫一包50,营养针一支200……

“够吗?”建军低声问。

我没说话。

3.

那天晚上,我翻出婆婆的存折,上面只有三万二。

建军坐在床边,沉默地刷着手机,屏幕上全是“中风护理费用”“长期卧床并发症”的搜索记录。

“要不……把妈那套老房子租出去?”他犹豫着开口。

我猛地抬头:“那是妈的养老房,租出去她以后住哪儿?”

“那怎么办?”他声音突然拔高,“我总不能辞职吧?我工资比你高!”

空气凝固了几秒。

我低头继续叠衣服,手指微微发抖。



4.

第二天,我去学校请假。

教务主任推了推眼镜,语气微妙:“林老师,你这学期已经请了三次假了,公开课还上不上?”

我攥着假条,指甲掐进掌心:“我妈住院了,我得照顾。”

“理解,理解。”他叹了口气,“但学校不是慈善机构,你带的班成绩下滑,家长有意见。”

走出办公室时,手机震动,家长群里有人@我:
“林老师,我儿子说最近作业批改得特别慢,您是不是太忙了?”

我盯着屏幕,眼眶发酸。

5.

婆婆出院那天,大姐开车来接。

她一路上都在接电话,语气焦躁:“王总,再给我三天,方案我一定交!”挂断后,她猛地捶了下方向盘:“操!”

我瞥见她包里露出一角药盒,是胃药。

“你胃病又犯了?”我问。

她冷笑:“996+带娃+照顾老人,没猝死算我命大。”

车停在小区门口,她突然说:“慧,你知道我为啥拼死拼活赚钱吗?”

我没接话。

“因为我怕。”她声音低下来,“怕哪天我倒下了,连3000块都拿不出来。”

6.

照顾婆婆的第一周,我瘦了五斤。

凌晨三点,婆婆要翻身;早上六点,得喂药;中午得盯着她做康复训练;晚上还得给她擦身、换尿垫。

建军每天下班回来,累得倒头就睡。有天半夜,我听见他在阳台打电话:“……对,想卖房,急用钱。”

我站在门口,手脚冰凉。

第二天,我把自己的公积金取了出来,递给他:“先用这个,别动妈的房子。”

他眼圈一下子红了。

7.

一个月后,大姐突然被降职了。

她来家里看婆婆,妆都没化,眼下乌青一片:“公司说我请假太多,影响项目进度。”

婆婆躺在床上,含混地说:“丽啊……别管我了……”

大姐猛地别过脸,肩膀抖得厉害。

那天晚上,我在厨房炖汤,听见她在客厅跟建军吵架:“你老婆还能请假,我连假都没得请了!”

建军沉默了很久,最后说:“要不……请个护工吧。”

“钱呢?”大姐冷笑。

没人回答。

8.

转折发生在第二个月。

班上的家长突然组织起来,轮流给婆婆送饭。

最开始是班长妈妈,她端着一锅排骨汤,笑着说:“林老师,您别客气,我妈以前中风,我懂。”

后来,其他家长也来了,有的带水果,有的送补品,还有个家长是中医,每周来给婆婆针灸。

教务主任突然给我发了条微信:“林老师,公开课我给你调到下个月了,你安心照顾老人。”

我盯着手机,眼泪砸在屏幕上。

9.

现在,每天清晨,我会先给婆婆翻身,再赶去学校上课。

建军学会了熬粥,大姐周末一定会来替班,孩子们在作文里写:“林老师的黑眼圈很重,但她讲课的声音还是很好听。”

婆婆的病情慢慢稳定,有天她突然抓住我的手,含混地说:“慧……你去上班……别管我……”

我摇摇头,笑了:“妈,您当年帮我带孩子的时候,也没嫌累啊。”

10.

上个月,婆婆的存折里突然多了两万块钱。

大姐在家庭群里发了个截图:“年终奖发了,先给妈存着。”

建军默默转了五千:“加班费。”

我把钱存进婆婆的账户,密码是我们结婚那天的日期。

后记

生活就像婆婆没织完的那件毛衣,漏针了,就换个花样继续。

那些曾经硌得人生疼的线头,最后都成了暗纹里的花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