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25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4分钟


理工附中教育集团构建的钻石型课程体系,以“守规矩、懂感恩、有教养、厚基础、重实践、善发现”为培养目标,把国家课程和校本精品课程进行了有机整合,为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优秀学子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撑。由此,“统一课程设置”便成为理工附中通州校区课程创新改革的指引与方向。

钻石课程体系建设五原则

在承办潞州中学之初,集团就根据市教委的指示,坚持遵循集团统一文化理念、管理机制、课程设置、教育教学质量的“四个统一”办学理念,谋划通州校区发展战略。

团队详细梳理了学校过去几十年课程发展情况,对老师、学生、家长等进行全面调研,同时认真学习研究了海淀本部的钻石型课程体系,最终形成了课程建设的基础性、选择性、实践性、衔接性、文化性五个原则:

基础性——立足国家课程,拓展基础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选择性——根据学生个性和特长,提供拓展选修课程和竞赛课程,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满足多元化成才需求。

实践性——以“能力本位”作为课程的主要价值取向,着眼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学习机会。

衔接性——注重初高中衔接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聚焦学科系统设计、打破学科界限、形成学科融合思想。

文化性——承担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教育使命。

构建“YUE”享理工钻石型课程体系

理工附中海淀本部钻石型课程体系是由时任校长陆云泉提出来的。落地通州校区后,有课程专家反映:钻石型课程体系构架创意很好,但在严谨性、包含关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021年,北京市启动新教材、新课标“双新”实验。受市教委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裴丽娜、研修中心课程部主任李凯等专家学者相继走进各区县指导课程体系建设。

作为区级实验校,理工附中通州校区由此迎来了课程体系改革探索的新契机。

裴丽娜教授在探访理工附中通州校区时,认为学校钻石型课程体系这个词挺好的,预示着闪光、坚韧不拔,但课程体系的逻辑和层次都不足。她提出,在这个构架之下,课程体系应该多维度、多层次。

于是,在陆旻校长的总体部署下,学校在理工附中本部钻石型课程理念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层级架构。

这里有个小插曲。其实此前学校已经打造了“YUE”享理工系列课程体系,这是学校的特色品牌。但是在设计学校整体课程体系的过程中,研修中心课程部的老师认为“YUE”享理工更像是育人目标,即把学生培养成心情愉悦、充满活力、视野宽广、勇于创新的人才。所以他们有了新的想法,把“YUE”享理工变成了钻石型课程体系的引领,从育人目标的角度进行考量,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整合不同领域的课程,打造特色课程群,增强课程的贯通实施和个性供给,让钻石型课程体系在通州校区进行本土化生长。

课程体系的高质量和独特性

在几年的课程改革探索中,理工附中通州校区基于校情,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通过内引外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最终构建设计了理工附中通州校区“YUE”享理工——钻石型课程体系。


这个课程体系以不同层次的内容为纬线。

基础部分首先是面向初中学生的“高中预备课程”;其次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国家基础课程;再次是面向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拓展选修课程;最后的荣誉课程最富挑战性,是面向资优学生的强基人才培养课程。

同时,这个课程体系以人文、数理、艺体、科技、语言五个领域为钻石底座,形成经线,各学科分层分类设计课程,形成钻石形状的多面体结构。

这个“四阶层、五维度”的课程体系不仅考虑到高中预备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面向全体学生,而且将初高中知识体系打通融合,从五大领域、多个维度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设计每一领域的课程时,都以国家课程为基础,从深度和广度上进行辐射。更重要的是,每个领域都会有交叉融合的部分。

可以说,“YUE”享理工一钻石型课程体系纵向打通初高中界限,横向将所有领域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结合体。以钻石命名也寓意着理工附中通州校区课程体系的高质量和独特性。

课程是学校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这份礼物值得所有人期待。

从理念到实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YUE”享理工系列课程探索记

2020年10月,理工附中通州校区的一场课程建设会议上,陆旻校长正式提出“YUE”享理工育人理念。这一理念的种子早已在她心中生根:学生时代反感题海战术的她,始终坚信教育应让学生拥有“愉悦、快乐、活跃、享受”的成长记忆。2016年调任通州校区后,她发现学校长期受限于传统模式,教师创新意识亟待激发。随着国家“五育并举”等政策东风,一场以拼音“YUE”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拉开序幕。

“YUE”的诞生:拼音背后的育人密码

“YUE”的灵感源自陆旻校长的双重教育思考。早年海淀总校德育工作中,她曾以拼音“JING”拓展班级文化内涵;如今,她将这一创意升级为课程体系:以“悦、乐、跃、越、阅”五维度构建特色课程群,对应生涯规划、民乐艺术、体育社团、科技创新、研学阅读五大领域,形成“悦纳自我、乐韵国风、跃动青春、越旧超新、阅览世界”的育人图谱。

更具巧思的是英文诠释——Youthful(青春活力)、Understanding(广博学识)、Enthusiastic(社会责任),与中文版共同指向“五育融合”的核心目标。学生发展部主任云广富带领团队,仅用一年时间完成课程开发,将国家课程与校本创新深度融合。

实践突破:从理念到成果的跨越

课程改革成效远超预期。高考方面,学校自2017年起连续六年获评通州区高考优秀校(全区仅两所);学科竞赛实现国家级奖项“零突破”:2021年两名学生斩获全国二等奖,33名高中生、12名初中生获市级奖项。艺术与科技领域更迎来爆发:民乐团、美术社累计63人次市区获奖;科技类全国一等奖28人,市级奖项74人次。这些成绩让这所曾经的“低调校”迅速跻身区域教育焦点。

未来蓝图:全学科联动与德育深化

面对成果,云广富团队希望进一步完善和深化:“YUE”课程目前聚焦艺体科三大领域,未来需打破学科壁垒,将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纳入体系,实现“全学科渗透”;同时强化德育功能,探索课程与品格培养的深层联结。

可以说,“YUE”享理工系列课程是以学生为本,根据陆旻校长的创意和构思进行的实践探索,也是理工附中通州校区集体智慧的结晶。如今回望这一年的成长过程,他们发现每个人都收获了一个崭新的自己。

本文节选自《因为相信 所以看见——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改进探索之路》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编辑丨智库君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