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平

你知道核电站是怎么发电的吗?你知道核电站是怎么建成的吗?你知道核电站安全吗?如果是以前,把这些问题摆在我面前,我的回答肯定是“不知道”,甚至在内心深处对核电站还有一点儿害怕。

带着这些疑问,2023年5月1日,我走进了我国独立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让我没想到的是,秦山核电站工作人员小梁跟我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核电站就是‘烧开水’。”“烧开水?”我看着他一脸云淡风轻,以为是在开玩笑。面对我的疑问,小梁漫不经心地重复了一遍:“核电站是把核能转化为电能的设施,就是‘烧开水’,没什么害怕的。”经过他一番解释,我才明白,核电厂与煤电厂的区别就在于锅炉,煤电厂的锅炉是烧煤的,核电厂的“锅炉”是核反应堆,专业名称叫核岛。

小梁的解释更激起了我想进入“核锅炉”探秘的欲望。幸运的是,恰好电站的1号机组那天也不休息。对“恐核”的人来说,可能很害怕走进“核锅炉”。但是既然来了,我就必须要“冒险”去看一看究竟是什么样。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进入核岛。陪同我的小梁,就是经过严格的专业考试之后才具备进入核岛的资格。

进入“核锅炉”的程序非常严格、复杂。先是到接待处换上一双防砸鞋,领取门禁卡,通过三道安检门岗。这里的门岗是不锈钢做成的一道道横杠式栅栏门,从头到脚包围着你,刷卡、输入密码后方可进入。

我跟随小梁穿过两三道铁制大门,登上电梯,上升到6层20米高的平台,再穿过几个走廊,进入核岛反应堆隔离闸门前等候。隔离闸门是由特殊的防辐射材料制造的,足有四五吨重,单凭人力无法推动。闸门由内外两扇组成,核岛外侧一扇,内侧一扇,打开这一扇就必须先关上另一扇。出入人员就站在这两扇门之间,来回摆渡,井然有序。

就这样,我走进了“核锅炉”。抬头一看,核岛顶部是一个巨大的穹顶。核岛中心位置是换料水池,一池蓝色的水,平静如镜,这令我感到震惊:为什么是如此美丽的蓝色?要知道,蓝色是大自然钟爱的颜色,是天空的颜色,也是大海的颜色。小梁告诉我,最纯净的水是蓝色的,蓝色也是核电的颜色。不过,不要被这种美丽的蓝色所诱惑,它是一种切伦科夫光,是核燃料高强度的放射性在水中发出的光。为了防止辐射,换料水池中还加入了硼酸。

在“核锅炉”里,我看见技工师傅们坐在悬吊上,通过电脑操作机器手臂进行核燃料棒水下更换工作。一切都是智能化,让人叹为观止。而在“核锅炉”的其他平台上,穿着黄色、蓝色、橘色、红色工作服的核工业人,正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

参观结束后,每个人都必须在出口登记个人剂量计检测的辐射剂量数据。我看了一下,剂量计上的数据显示为0.005mSv(毫希弗),远远不到一次X光辐射的剂量。离开核岛时,按进来的程序逆向完成返回,换好衣服。出门的安检口是一个智能门禁,脱掉防辐射外衣,经人脸识别和自动检测得到语音提示“没有污染”后,玻璃门自动打开,才算真正走出了“核锅炉”。

探秘“核锅炉”,就这样有“惊”无“险”地结束了。此番探秘让我深深感受到,秦山核电站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能如此安全,离不开所有建设者和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即便是在我到访的这个“五一”假期,他们仍然坚守在岗位上。

后来,我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秦山里的中国》。我从秦山核电站几十年如一日的科技强国生动实践中长了知识,更从中国核工业人的艰苦奋斗中长了志气。我以这部作品,向秦山核电站、中国核工业的建设者们、劳动者们致敬。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02日 08 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