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铭徽将球狠狠砸向地板时,技术台亮起了刺眼的红灯。



辽宁替补席突然集体起身,杨鸣的西装第三次被裁判盯上。 胡金秋在篮下连续点进第四个前场篮板,比分牌瞬间拉开到20分。

浙江广厦用三场碾压式胜利终结了所有悬念。 外籍主裁的哨声没有改变比赛走向,却点燃了舆论火药桶。

当技术统计显示广厦篮板球超出辽宁17个时,裁判报告反而成了最无关紧要的附件。 杨鸣在G2吃到两次技犯绝非偶然。 辽宁全队犯规数比对手多7次,但禁区得分却少了22分。

这哪是裁判能吹出来的差距,胡金秋36分里有28分来自三秒区。 某些球迷坚持认为外籍裁判在搞双标。 可他们解释不了为什么赵继伟能获得9次罚球,孙铭徽却被吹了进攻犯规。

更解释不了广厦全场23次助攻背后行云流水的配合。 CBA引进外籍裁判本就是破局之举。

当国内裁判习惯性在末节隐身时,这些老外连半场8秒违例都吹得毫不含糊。



辽宁队员赛后坦言:"他们吹罚节奏确实需要适应。" 技术台数据显示更残酷的真相。

广厦快攻得分是对手三倍,二次进攻多拿18分。

当布朗连续三次抢断直接转化成得分时,裁判还在后场没跑过半场。

我个人认为某些争议本质是认知代沟。

习惯了人情哨的联赛突然切换到FIBA尺度,就像让吃惯火锅的人直接啃冰块。 但胡金秋那些压着防守人起跳的补篮,放哪个联赛都是好球。 辽宁球迷的失落完全可以理解。

卫冕冠军三战场均输12分,篮板球从未占优。 可把败因归结为裁判,反而掩盖了阵容老化的致命伤。



看看广厦的轮换名单就明白差距。 朱俊龙和纳纳利三分合计14中7,辽宁替补席三分球是惨淡的9中1。 这种火力断层靠裁判怎么补?

值得玩味的是技术犯规分布。 双方各领到3次技犯,连外教都被警告过。 真要偏哨,孙铭徽G3那次咆哮早该被驱逐。

CBA需要更多这样的硬仗洗礼。

当球迷开始讨论战术而不是裁判,联赛才算真正进步。 广厦用实际表现证明:赢球最好的方式是把分差拉到裁判无能为力。

现在压力来到总决赛对手这边。

面对场均轰下112分的广厦,任何球队都得先解决篮板保护问题。 至于裁判争议?那不过是强者胜利的注脚罢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