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了两项总统令,取消了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的部分关税,这项决定来得突然,像是给全球汽车行业注射了一针强心剂,美国车企立马松了一口气,日本、韩国、欧洲的车企也看到了机会,而对中国汽车产业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意外的利好。

消息传开,全球车市像是炸开了锅,分析师们纷纷预测,这可能会让美国消费者在车价上省点钱,同时也给各国车企的生产线加了把火,这总统令是缓兵之计,还是认怂了?

过去一个月,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让美国零售业叫苦不迭,自从4月初“对等关税”政策推出,美国市场上的商品供应就乱了套,没了中国的制造,很多零售商的货架空得让人心慌,沃尔玛,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最近直接找到中国供应商,催着他们赶紧发货,还拍胸脯说关税他们来扛,供应商只管把货发过来。

其他零售商也没闲着,有些直接把关税成本加到商品价格上,标签上明明白白写着,让消费者自己心里掂量。这招让特朗普政府急了眼,官员们跳出来指责这些企业不爱国,帮着中国“坑”美国。可事实摆在那儿,零售商们也不是傻子,没货卖就没生意,哪还有心思管什么政治口号。特朗普的关税牌打得凶,可真要让市场断了货,他也得掂量掂量后果。

就在特朗普签下总统令的同一天,中国外交部发布了一段视频,标题就俩字:《不跪!》,这视频一出,网上炸了锅,有人说这是中国对美国的正面硬刚,也有人觉得这是在给特朗普的政策泼冷水。视频内容没太多花哨,直截了当讲了中国在贸易问题上的底线:不妥协,不退让,守住自己的原则。



外交部的这步棋走得巧妙,既没直接点特朗普的名,又把中国的态度摆得清清楚楚。对外,这是在告诉世界,中国有自己的节奏,对内,这给了国内企业一颗定心丸,告诉他们继续生产、出口,不用怕美国的压力,这视频的含金量,不光在内容,更在时机,特朗普刚低头,中国就亮了态度,像是算准了这一步。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来是想拉着盟友一起对中国施压,可现在连盟友都不太买账,日本这边,首相石破茂早就放了话,说不着急跟美国签什么新协议,先观望再说,韩国那边,代总统虽然嘴上说理解特朗普,但实际行动慢吞吞,压根没签什么实质性文件。

韩国外长还公开表态,亚洲国家没谁想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欧盟就更不用说了,早就跟美国在贸易问题上拉扯不清,至于巴西、越南、南非这些国家,特朗普指望他们站队,基本是白日做梦,盟友的这种态度,等于在特朗普的计划上戳了个窟窿,他想靠孤立中国来赢,可现在孤立的好像是他自己。



更麻烦的是美债问题,日本是美国国债最大的海外持有国,可最近日本投资人开始抛售美债,《金融时报》的数据显示,抛售规模不小,市场已经开始紧张,英国剑桥大学的霍普金斯教授还专门提醒特朗普,别忘了中国在美债市场上的分量。

中国虽然没像日本那样大动作抛售,但作为美债的另一大持有国,它的动向谁都不敢小瞧,6月份,6万亿美债就要到期,特朗普得好好想想怎么应付,如果中国在这时候动点手脚,哪怕只是小规模减持,市场都会抖三抖,可中国现在稳得住,没急着出手,像是留了一手牌,等着看特朗普接下来怎么走。

从这些事儿串起来看,特朗普的总统令不只是个经济决定,更像是个不得已的退步。国内零售商的压力,盟友的不配合,再加上美债市场的暗流涌动,逼得他不得不松口。取消汽车关税,表面上是给车企和消费者让利,实际上是给自己的政策找个台阶下。

可这台阶下得并不稳,国际社会已经嗅到了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中国的《不跪!》视频,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特朗普的虚张声势,也让其他国家看清了,谁在这一局里更沉得住气。



而且这件事的影响远不止汽车行业,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来是想通过高压手段重塑全球贸易格局,可现在却让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显得有点孤立。零售商的“叛变”,盟友的冷眼旁观,美债市场的隐忧,都在提醒世界,美国的底气没那么足。

反观中国,无论是外交部的视频,还是在美债市场上的克制,都透着一种从容。汽车关税的取消,短期内让各国车企得了实惠,但长期来看,这可能只是特朗普政策调整的第一步。如果国内外的压力继续堆积,他的下一步棋会怎么走,谁也说不准。

对全球经济来说,这件事像是个风向标,汽车行业的回暖可能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复苏,但贸易摩擦的阴影还在。各国都在观望,特朗普会不会继续在其他领域松口,或者反过来加码施压。

而中国这边,视频《不跪!》已经定下了基调:不主动挑事,但也绝不退缩,这种姿态,不仅是在回应特朗普,也是在给其他国家打信号,在贸易博弈里,沉住气才能占上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