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学院"4+4"项目博士董袭莹的学位论文《跨模态图像融合技术在医疗影像分析中的研究》近日陷入抄袭风波。这篇仅33页的博士论文被曝与北京科技大学2022年提交的一项发明专利存在多处雷同,引发学术界广泛关注。



核心内容高度重叠
经专业检测工具DeepSeek比对,董袭莹2023年5月完成的博士论文与北科大马博渊、赵基淮、班晓娟、王笑琨四位发明人于2022年5月19日申请的《一种跨模态图像生成和检测的方法及装置》专利存在显著相似性。检测结果显示:文字直接重复率达20%-25%,结构与逻辑重复10%-15%,实验数据与结果重复10%-15%,创新点与结论重复5%-10%。



技术细节惊人相似
在具体技术描述中,两者呈现出高度一致性。例如在模型参数设置方面,专利说明书与博士论文均记载"采用SGD优化器,初始学习率为1e-5,动量为0.98,权值衰减为0.01";在数据增强方法上,两者均描述为"使用mosaic数据增强,将四个随机缩放、剪切和排列的图像拼接";实验结果部分均显示"目标检测的平均精确度(AP50)分别提高了6.06%和8.9%"。



学术规范存疑
值得注意的是,董袭莹在论文独创性声明中明确表示"不包含其他人已经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但全文未提及该项专利及相关发明人。这与其声明形成明显矛盾,引发对学术规范的质疑。

多方启动调查
目前,国家卫健委已宣布介入调查,北京科技大学表示将核实本校教师研究成果是否被不当使用。此次事件不仅涉及个人学术诚信,更牵涉医学教育质量、科研评价体系等深层问题,调查结果将受到社会各界持续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