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观众6点多就到达纪念馆,在门外静静等候开馆;有志愿者放弃与家人团聚时光,为了给观众诵读爱国诗篇;有观众领着孩子来,要在他幼小的心上“种下一颗和平种子”……“五一”小长假首日,他们共同走进历史深处,回望过去,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走进纪念馆上历史课
山东小学生张梓瑞和妈妈李丹,第一次来馆参观。 他们早晨6点多就抵达纪念馆,在门外静静等候开馆。 母子俩参加了撞响和平大钟仪式。
小梓瑞说:“撞钟那一刻,我在心里告诉自己,‘要牢记历史、好好学习!’”
双胞胎小姐妹汪映璇和汪映彤,第一次跟爸爸妈妈从苏州吴江来到纪念馆参观。识字不多的她们,一走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就一路指读展板上的文字。“俘虏”两字不认识,就转身问爸爸。爸爸说,“这是给孩子们上的最好的历史课。希望能在她们幼小的心上种下一颗和平的种子。”
以诵读传递家国情怀
“古城墙下的二月兰、朱雀桥边的野草花,当红梅遭凌辱、雪松被虐杀,是你,不屈的根须,托起寒夜里坠落的星光……”纪念馆紫金草朗诵艺术团的志愿者们,放弃“五一”假日与家人团聚时光,为观众们奉上一场生动的“祭忆之声”朗诵会。
从《江东门的钟声》诵读到《紫金花》,从《复活的土地》读到《我说这是最后一次的眼泪了》……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他们,精神饱满,激情洋溢。当赵宁生老师独唱《我和我的祖国》时,全场观众跟着一起合唱起来。那一刻,家国情怀在每个人心中涌动。
来自山西的小学生轩轩,跟随妈妈王慧来馆参观。观展结束,一起聆听朗诵时,王慧忍不住哭了。她说:“听到志愿者朗诵爱国诗歌,我的悲愤情绪才得到释放。”轩轩说:“这次参观体验,让我明白,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广东观众邱先生感慨: “这些有关历史的诗词,是对国家民族苦难最好的诠释。 我们现在要用心培养孩子,告诉他们,从小要有强大民族的意识,要培养这种家国情怀,接续为强国贡献力量! ”
青年观众纷纷走到台前,自告奋勇接力诵读。
湖北观众李维纳说: “第一次来参观。 感谢纪念馆 准备了朗诵会, 对我心灵是一次缓冲。 让我把悲痛的情绪, 借朗诵宣泄出来。 以后我还会带孩子来!”
辽宁观众张慧婧说: “经历过痛苦的金陵, 如今绽放起来。 年轻人一定要 学习历史, 记住曾经的民族血泪, 勇敢向前。”
观众陈爽说: “青年就要有血性、有担当。 在民族大义面前,为了祖国,永远 冲锋在前,义不容辞! 不负年华,不负国家!”
观后感言力透纸背
仅1日,观众就写满6大本纸质留言簿。刚会写字的孩子,尽管笔迹稚嫩,然“热爱祖国”“好好学习”是大家共同的心声。
留言簿上,青年人的观后感占了大多数。他们写道:“中国的发展将由我们接续,努力吧,中华儿女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祖国的未来,将由我们创造。要努力,要强大,要让历史不再重演”……
·编 辑:俞月花
·审 校:李 凌 李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