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事创业的静海人


“肺里有点炎症,饮食上需要注意……”初见静海区独流镇中心卫生院儿科主任张洋时,他正忙着给前来就诊的小朋友看病,时不时询问家长孩子的一些情况并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鼓励。

坐诊几个小时下来,张洋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几口。在他看来,医者不仅要治疗患者身体的疾病,更要治愈心灵的创伤。虽然很累,却乐得其所,这也是他心中常怀的简单而坚定的信念:“用医术给孩子送来健康。”


深钻细研出真功 真学笃行强本领

身为一名中共党员,张洋深知自己的责任。从医多年,他尽职尽责,一心扑在工作上,“天津好人”“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的背后,正是他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前不久,他调任独流镇中心卫生院儿科,在日常坐诊的过程中,发现患鼻炎、过敏性咳嗽的孩子比较多。为此,张洋和同事们经过反复钻研探讨,决定采取中西医相结合的方式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深受广大患儿家属的信赖。这样因人而异的方案,不仅实现了精准医疗,也给患儿家庭降低了就医负担。

独流镇中心卫生院儿科医师尚光媛表示,和张洋共事,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过硬的业务水平,特别是在给孩子看病的过程中,心里总装着病人冷暖,为大家作出了表率。


儿科因为科室特点被誉为“哑谜科”,对医生的判断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深知这一点的张洋从未停止过对专业知识的追求与探索。特别是孩子生病时难以准确表述病情,要求医生能从孩子的表情和哭声中判断不适程度,诊疗难度大。再者,儿童病情变化快,稍有不慎即可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加之家属心情焦虑,也容易引发发医患矛盾。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并没有阻挡张洋对儿科医学的热爱,反而激起了他持之以恒钻研的决心。

为了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水平,张洋克服了需要照看已经半身不遂20年的老父亲的实际困难,先后多次到北京三甲医院儿科实践学习,坚持用新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纯熟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技术,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张洋说:“只有把本领练扎实了,才能给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心怀大爱讲奉献 义诊服务除病痛

“张大夫,您快来看看吧,我家孩子烧得太高了!”一天深夜,张洋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传来焦急的哭泣声。当张洋骑着自行车摸黑赶到患儿家中时,5个月大的孩子已经持续高热40度。张洋二话不说,问诊、听诊、辅助家属喂药……整整忙碌了2个小时,孩子的病情逐渐平稳。之后,经过10多天的精心治疗,患儿得以痊愈。家属送上红包以示感谢,被他当即谢绝。

孙先生的孩子今年接二连三地出现习惯性呕吐症状,用了药还是时好时坏。通过面对面聊天,张洋多角度了解到孩子因为学习压力大造成一些焦虑,通过耐心指导和治疗,孩子的症状逐渐消失,心理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寒来暑往,四季更迭,像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张洋常年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为一个又一个孩子送去了健康,为一个又一个家庭带去了欢乐。他虽默默无闻,却掷地有声地走出了一条又一条通往患儿家中的“义诊路”。



张洋常说一句话:“我年轻,患儿家属找我看病是对我的信任。一个个孩子痊愈,家属那份打心底的感激,让我很自豪。我只有倾尽全力才能回报患儿家属对我的那份沉甸甸的托付。”张洋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的铮铮誓言,更践行了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红色初心。


点滴热心汇聚 平凡铸就不凡

张洋看起来1米8的大个子,却隐藏着一颗善良、阳光、细腻的心。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曾经工作医院的一位保洁阿姨哮喘严重,在沟通交流中进一步得知,保洁员的儿子因车祸去世,生活过得非常艰难。于是,张洋主动自费为她买药治病,还经常为她购买营养品、水果等。


付出是一种选择,回报是一种结果。多年来,张洋收到的锦旗、面对的赞誉诸多,但他却很平实、淡然。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以患儿健康为己任,时刻把患儿放在第一位,以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践行着自己扎根基层卫生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者誓言。

来源:静海融媒



一键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