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鹏作品《圣山-自由》
纸本水墨
244×123㎝
2024
(本期英文链接:Morning Bell in the Art World (IX) — Casual Chat.pdf )
(This issue's English version link:Morning Bell in the Art World (IX) — Casual Chat.pdf )
编者按:林逸鹏2012年发起极具开创性、目标明确的《重塑东方美》艺术活动,于2012、2013、2014年在南京、上海、广州等地共举办并参加3届大型画展和学术研讨会,在全国范围内共邀请了十几位现代中国画家参加展览,其中有刘国松、仇德树、杜大恺、卢禹舜、刘庆和、张桂铭、张培成、沈勤等著名画家,在美术界产生重大影响。沉潜10年后,林逸鹏带领以他的研究生为主体的年轻艺术家群体,于2025年元旦,开启线上《重塑东方美》艺术活动。这个充满活力、年轻的艺术团队,通过网络平台展示各种不同形式的线下艺术活动,还对林逸鹏进行系列性的采访。
「林逸鹏访谈」
问:林老师,您好!这一期是介绍您的作品,所以想围绕您的作品做一些访谈。但是,您一贯认为解释艺术作品没有什么意义,艺术作品是图像与观众交流,而不是依靠概念。因此,我有一个想法,我们不谈论具体的作品或者做具体的分析,我们谈论一些您日常的生活以及创作状态。从这些内容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品产生的原因以及外部环境对它的影响。您觉得我今天的这个采访计划如何?
答:这个计划肯定比直接谈论作品要好,应该把作品的解释权留给观众,我们也不要那么认真,轻松一点,随便聊聊。
林逸鹏作品《圣山-三原色》
纸本水墨
96.5×90㎝
2024
问:林老师,近十多年来您创作了《圣山》《大鸟》《云南印象》等系列作品,尤其是《圣山》系列,无论是从作品质量、尺幅大小还是作品数量方面,都展现出您非凡的创造力与精力。请问您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创作节奏?是否有固定的工作时间表?
答:对日常生活谈不上什么安排,因为自从年轻时开始画画之后,几十年来,我除了生活中必须要干的事情以外,其余的时间基本上不是在画画,就是在思考与画画相关的事,因为我感觉画画是最好的放松和娱乐,其他的娱乐活动是很少的,也没有节假日休息的习惯,尽量不参加社交活动,现在平时还喜欢刷一些短视频了解生活中发生的事儿。所以要说时间安排的话,没有什么一种格式化的安排,就是始终以创作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方式。因为生命是如此短暂,时间非常宝贵,在时间问题上不敢奢侈地消费。
林逸鹏作品《圣山-历史深处的共鸣》
纸本水墨
96.5×90㎝
2024
问:很理解您对艺术的投入,我想真正的艺术家大概在这方面都大同小异。但是我又想到另外一个小问题,就是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各种烦恼的事影响情绪,您在工作时,是否会为了全心投入创作,在工作空间营造某种氛围?有没有“精神锚点”?
答:确实如此,每个人都有烦恼的事,对于艺术家而言有时候更是如此,因为艺术家对生活更为敏感。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尽量把事情解决好过后再创作,如果一下子解决不了,只能几件事情交替着干,而且我几十年来始终提醒自己画画是我最重要的事。年轻的时候进入状态有时候会比较慢,现在因为内心的追求比较明确,进入状态比较快,但有时候也会情绪低落或者是某种原因影响创作,需要一些外在的感觉刺激一下。遇到这种情况,那我比较喜欢听一些流行音乐,尤其是迈克尔·杰克逊的演唱我是经常会听的,这算不算你所说的“精神锚点”(哈哈)?
林逸鹏作品《圣山-光的引导》
纸本水墨
68.5×68.5㎝
2022
问:哈哈,没想到您喜欢听迈克尔·杰克逊这么强烈节奏的音乐,刚才您谈了您的创作状态,想继续追问一下,您是如何获取创作灵感的?您对现实生活中哪些部分投入深切的关注?
答:关于灵感问题看上去是老生常谈,但是在艺术创作中确实是一个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当没有灵感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说今天画画没感觉。在我看来所谓的灵感也就是动笔之前需要一种冲动,或者是某种引爆。我相信这种灵感的来源每人都不一样。对我而言这种灵感不是某一个爆发点或者一种冲动,我只要保持在一种创作状态中就可以随时画画。我的一张画有时候会画好几天,我不能每天都靠冲动进行创作,我基本上是长年累月处于这种状态中,就像一架飞机在高空平稳地飞行一样。所以,我不喜欢社交的原因,除了节省时间以外,还有就是不愿意自己这种创作状态受到干扰。有时遇到无可避免的干扰之后,我也能快速进入创作状态。我记得马蒂斯在他的《画家笔记》中讲过,意思就是说一个画家能否快速地进入创作状态是衡量他水准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判断方法只有艺术家才能提出来。
我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但我主要关注世界上发生的大事情以及人们对这些事件的态度。因为世界上的大事情影响整个世界的状态,从中我们可以观察人类的生活状态、价值导向、问题所在以及人性普遍的文明程度。还有高科技也是重点关注的对象,因为高科技快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并拓宽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这些都对艺术创作至关重要,它影响艺术品的关注点和内在价值尺度。好在现在通讯发达,可以足不出户了解世界。
林逸鹏作品《圣山-可以改变的未来》
纸本水墨
68.5×68.5㎝
2024
问:下面想问最后一个问题,也就是更为具体一点的问题。您会有意识地收集创作素材吗?从素材到作品之间是怎样一个抽象化的过程?能谈谈吗?
答:关于收集素材这个问题,对我而言要分阶段,在我早期阶段画《云南印象》系列的时候,我会拍一些照片帮助自己在创作时回忆某种感受,我需要这些照片加深对云南这个地方的认识和感悟,这可以说是收集素材。但是,近几年画面离客观对象已经越来越遥远,更多表达主观世界,所以常规地收集素材基本上已经没有了。但是偶尔会浏览一些与创作相关的信息、图片还是时有发生。如果这个也算收集素材的话,那也应该是。我现在创作就如我在前面第二期里面讲的,要用整个身心去感悟世界,用整个身心去进行创作,我身边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我创作的素材。
抽象本质上是一个不断提炼的过程,抽象的路径是根据客观对象和作者想要表达的目的而定,寻找自己内心深处体现自己情感及性格的符号。比如说我早期的《云南印象》系列创作就是根据热带雨林客观的外在形象以及所传递出来的信息进行提炼、概括、表达,而近几年我更多表达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所以我以三角形来抽象地体现我内心对世界的看法以及表达情感(关于这个过程,在第二期中有了比较详细的解释)。
林逸鹏作品《圣山-不变初衷》
纸本水墨
96.5×90㎝
2024
问:林老师,今天问了您很多问题,但是我想对一个艺术家丰富的内心世界而言,这些问题仅仅是冰山一角,希望下次有机会继续深入探讨与创作相关的一些问题。
答:欢迎你下次继续提问,你富有智慧的提问可以激发我很多思考。
林逸鹏作品《圣山-清醒》
纸本水墨
68.5×68.5㎝
2024
林逸鹏作品《圣山-千斤顶》
纸本水墨
96.5×90㎝
2024
林逸鹏作品《圣山-我行我素》
纸本水墨
96.5×90㎝
2024
林逸鹏作品《圣山-慎独》
纸本水墨
96.5×90㎝
2024
林逸鹏作品《圣山-金色》
纸本水墨
68.5×68.5㎝
2024
林逸鹏作品《圣山-春光无限》
纸本水墨
96.5×90㎝
2024
林逸鹏作品《圣山-光的赐予》
纸本水墨
96.5×90㎝
2024
林逸鹏作品《圣山-徒步》
纸本水墨
244×123㎝
2022
林逸鹏作品《圣山-纯净之乐》
纸本水墨
244×123㎝
2022
关于艺术家
林逸鹏
Lin Yipeng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研究生教学部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代表作:水墨画《圣山》系列、《云南印象——热带雨林的故事》系列。
2001年,发表论文《废纸论》核心观点:收藏当代人传统型的书画作品等于收藏废纸!
2012年,发表论文《中国画的新精神》核心观点:中华民族对善与和平的理解和追求就是未来中国画的新的艺术精神!
2013年,举办大型《林逸鹏当代水墨画展》吴冠中艺术馆、江苏省美术馆。
2012年至今,在全国范围策划并参加3届《重塑东方美》画展。
来源:重塑东方美
本期执行团队:刁秀航 王竞 王秋月 姜永帅 蓝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