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劳动节,虽然一共调休五天,实际上扣除调休一天和周末两天,实际放假日期是2天,但这个名字却万分奇怪,因为中国传统节日的功能皆是庆祝和娱乐的休息,劳动节是节日就应当休息,名字却是与休息截然相反的劳动节,以华夏名实相符、天人合一的视角来看,实在太过于怪异、荒诞。

因此必须追溯历史看看劳动节的起源,那是发生在1886年5月1日的美国,芝加哥是工业发达、工人数量众多的大城市,为摆脱生存困境——每天工作时长12甚至16小时,工资低而且环境脏乱差,于是3万工人在芝加哥发起大罢工运动,要求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8小时娱乐,扩展到全美高达30或50万人,有警察向罢工工人开枪,2名工人因此死亡,激起工人更加大规模运动,一名工人向警察扔炸弹,造成包含一名警察在内的多人死亡,7名工人领袖被判死刑。



这被看作针对工人的巨大不公审判,也使工人渴望全球大团结的意识,第二国际顺势于1889年在巴黎成立,为响应工人工作8小时的愿望和纪念工人在芝加哥的大罢工,因此在会议上把大罢工发起时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者日,全称是国际的劳动者的节日 ,目标指向8小时工作制。

进入20世纪20年代,中国工人领袖把国际劳动者日引入中国,但在翻译时却失掉节日的主体对象,先是国际劳动节,后来简称劳动节,由此成为延续至今为止的名字,也彻底丢失工人渴望休息的本意,意涵却是截然相反的渴望劳动的意思,是当时翻译人员或者知识欠缺,或者故意扭曲所犯之严重错误。

追溯国际劳动者节的本身含义后,可简称劳动者节 ,是劳动的人的节日,对比现在劳动的节日的意思,一者是纪念人,一者是纪念物,主体由劳动者替换为劳动,人于是消失在劳动节的意涵中,是没有劳动者的劳动者的节日。

此种翻译扭曲和错误命名影响到现实,如现实中激励劳动者劳动,在社会活动中体现为重视生产,即使是五一节五天假期本身,每年都是无休止无原则的多位专家研究定下调休日期,也是为了旅游景区的生产经营活动安排,而不是从满足劳动者的休闲娱乐出发,在全社会影响更深远,《劳动法》虽然出台多年却被广泛违反,加班至996成为社会常态,均可看作劳动节错误的延续。

把劳动者和劳动类比为人和刀以及人或电脑,更能发现劳动节错误翻译命名的荒诞,是为刀和电脑的节日,劳动者被从节日中有意或无意摘除出去,作为主体的人不被尊重,作为客体的劳动却成为取代人的主体,实在是一件大悲哀之事,不得不联想到百作年前翻译者是故意犯下严重扭曲错误,是别有居心,因为这是小学生查字典都不可能犯的错,却被一群自诩知识分子的人翻译到天壤之别。

由此也能明白劳动者工作辛苦的根源,当劳动重于劳动者的时候,劳动者就仅仅是劳动为主体的工具,由此一整个链条就顺利铺展开来,一切就合情合理,逻辑上全无漏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