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振兴,根本靠产业发展。

全文1552字,阅读约需4分钟

撰稿 / 陈志文(教育学者)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柳宝庆


▲2024年11月21日,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天津开幕,参会者在职业教育专题展上体验未来产业仿真实训中心。图/新华社

近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发布2025年单独考试招生章程,其中动车组检修技术、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面向本科毕业生招生,计划招生135人,毕业后发放专科毕业证。

这则被调侃为“本升专”的招生简章引起舆论高度关注。

学校在回应媒体采访时表示,市场有相关的用人需求,而且,市场对该类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素养要求较高,传统专科生源可能难以满足培养需求。

校方的反馈从一个侧面说明,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高端制造业的支撑,需要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在此前提下,所谓观念落后,学历歧视等,就很难成为阻碍因素。

这次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本升专”操作提醒我们: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绝非只是观念上的问题,也并非学历低所致。如果你能给学生提供一份体面的工作,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都不重要,甚至本科毕业,学生也可以再考一个专科。

谁能提供体面的工作?答案是高端制造业。

高端制造业,一方面对从业者素质要求较高,与之相匹配,也能提供理想的薪资待遇,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从而支撑起发达的职业教育。

对此,德国双元制的职业培训模式就是其中的典范。企业需要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于是直接参与这些职业人才的培养,同时也提供丰厚的薪酬待遇,以吸引高素质的人才。

当我们盛赞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的时候,不要忘记,德国发达的职业教育背后是强大的制造业。根据相关资料,德国的制造业占GDP的比重长期保持在20%以上,而全球高端制造业中,德国占比也最高。

与之相反,美国职业教育落后的背后是美国制造业的滑坡。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制造业逐渐转移海外,没有了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也就没有了基本的需求,何来发达的职业教育?门槛较低的服务业,比如餐馆酒店的服务员等,显然不需要多么高水准的职业教育。所以美国的职业教育就全面陷入了泥潭。

这次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本升专”相关专业都与高铁相关。而在高铁技术方面,中国已经坐上世界制造业的头把交椅。在此背景下,该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才能“连续三年保持在90%以上”,而这正是其“本升专”招生的底气所在。

同样的道理,早期互联网在中国飞速发展时期,互联网大厂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水平写程序的“码农”来开发产品与应用,而为争夺优秀的码农,大厂都抛出了诱人的高薪。于是包括清华北大等在内的国内著名大学的毕业生,纷纷转身成为“码农”。

严格讲,成为码农,本身需要的是一种职业教育。写代码并非大学课堂上的主要教学内容,也不是他们的培养目标。事实上早期的码农很多都不是学计算机的,而是出身于数学、物理、土木这类以数理为基础的学科专业。

在相关专业薪资不理想的情况下,哪怕著名大学的毕业生,都纷纷转向写代码。因为优秀的知识储备与强大的学习能力,他们经过“大厂”短期的培养就可以迅速胜任,一度成为各大互联网大厂程序员队伍的主力军。

从这个角度来说,职业教育的发展,最根本的是要靠产业的支撑,即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当然,提高职业教育学历,改进学生与家长观念,都可以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氛围。但需看到,在高等教育日益普及的当下,文凭的标签价值正快速贬值,相比之下,以高端制造业的壮大,为更多人提供一份体面的工作,显然更能为职业教育赋能。

值班编辑 古丽

星标“新京报”

及时接收最新最热的推文

点击“在看”,分享热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