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英雄联盟》统计网站DPMLOL的一组数据引起了Sara的注意:在黑铁段位和王者段位中,玩家每分钟躲避非指向性技能的平均次数几乎是相同的,王者段位是1.44次,黑铁段位是1.47次。乍一听,这就像个玩笑——最强段位和最弱段位的躲技能水平怎么可能相同?Faker在一局游戏中,可能会躲掉几十个技能,而黑铁段位的玩家,几乎没有走位可言,很容易就吃到技能。但实际上,这背后有一个相当合理的解释。
在王者段位,玩家的操作技巧娴熟,始终保持移动状态,并且会有意识地主动躲避技能。因此,当一个非指向性技能释放出来时,他们很有可能会通过走位躲开,提升了自身的躲避率。
而在黑铁段位,情况却恰恰相反。玩家未必是在躲避技能——他们只是“恰好”没有被技能命中而已。但这并非因为他们走位出色,通常是因为施放非指向性技能的玩家准头欠佳。所以,从数据统计的角度来看,技能未命中就被记作一次“躲避”。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数据有时能传达出有趣的信息,但要真正理解这些信息,还需要结合具体背景。数字相同,原因却截然不同。
王者段位的玩家通常只会在更有可能命中的时候才释放非指向性技能,否则就会保留技能冷却。像布里茨的钩子这类技能,其很大一部分威力就在于技能处于可用状态,迫使对手时刻提防。这会间接降低每分钟躲避非指向性技能的次数。他们释放技能的频率更低,但每次施放的精准度更高,因此每分钟躲避非指向性技能的平均次数反而与低段位持平。
不过,两个段位使用非指向性技能的目的也有所不同。例如,王者段位的玩家比黑铁段位的玩家更可能用非指向性技能探测草丛。Sara认为,这两个段位数据相似的深层原因在于:王者段位的玩家虽然更擅长躲避技能,但他们面对的技能施放时机和精准度也更高,使得躲避难度提升。
因此,高段位玩家的躲避能力和对手的技能质量同步提高,最终导致数据趋同。但要注意的是,躲避技能的前提是技能被释放出来。如果王者段位的玩家只在命中概率较高时使用非指向性技能,理论上总躲避次数应该减少,而非与低段位持平。这一矛盾表明,高段位的技能释放频率可能并未显著降低,只是策略性更强。
一言蔽之,高段位玩家精打细算地放技能,低段位玩家容易空放技能。黑铁与王者段位的躲避次数相近,恰恰说明非指向性技能的释放成功频率在这两个段位中差异不大。
在玩各种MOBA游戏时,Sara常注意到低段位朋友的一个通病:对线期间的技能冷却结束后,他们往往立即就使用,不管技能能否命中对手。等到战斗开始时,他们需要好几秒才能反应过来,自己没有某个关键的技能。对于刚接触《英雄联盟》的玩家来说,这是最难养成的习惯之一。比如,莫甘娜玩家在安全时随手朝最大射程丢Q,看似无害,实则风险极大——一旦技能进入冷却,对手就会趁虚而入,最终导致被击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