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批“银发力量”。他们利用所学所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用健康的心态感染着身边人。五一期间,《帮帮团》推出特别策划《重返“职场”的我们》

福州60岁的郑大姐退休快十年了,退休前,她曾在福州市晋安区医院从事行政管理工作;退休后,她在三坊七巷进行义务讲解六年,志愿服务时长已累计1000多个小时


郑大姐告诉记者,在当志愿者之前其实自己挺迷茫的:退休了,忽然间不知道要干什么,对未来失去了方向。直到有一次,她偶然听到朋友在三坊七巷讲解,一下就被吸引住了,觉得自己也可以用心做好讲解这件事。


郑大姐介绍,自己小时候曾在黄巷居住过一段时间,随着岁月的增长,她对三坊七巷的情感与日俱增,但在当讲解员前,她对三坊七巷的了解更多是停留在童年的回忆。


自从当上文化志愿者,郑大姐通过讲坊巷的故事、讲福州的故事,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为了把游客“留在巷子里”,让自己的讲解能够带给游客更好的体验感,郑大姐选择以学习讲解的方式来“补课”。


郑大姐说,她很喜欢身上的这套志愿者服装,即使夏天再热她也愿意穿着,因为它是一个身份的象征:只要穿上它,她就能以更高的要求投入讲解工作中去。


一般正常的讲解时间是一个半小时,郑大姐有时9点半开始讲解,一直会讲到下午1点半才结束。郑大姐感叹:“三坊七巷有这么好的故事,应该去分享。”正是这样的“分享欲”,让她克服了“社恐”,学会了用有温度、有情节、有交流的讲解留住游客。

1000多个小时的志愿服务,丈量着一位退休职工对家乡文化的深情。当我们还在焦虑“35岁危机”时,这位60岁大姐用行动证明:找到热爱的事业,人生永远都是进行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