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5日,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的三名大学生上线了一个黄黑底色的学习网站Pornhub,当时仅花了2,750加元购买域名的Matt Keezer万万没有料到,他们将创造一个商业奇迹:从零开始积累5000万用户所花费的时间,飞机/汽车用了60多年,电话用了50年,电视用了22年,电脑用了14年,互联网用了7年,视频网站YouTube用了4年,而P站:
仅用了19天。
每一年,传奇的P站都在改变世界,也改变自身。但无论如何改变,它都保留着创始人的某种情怀。
例如该公司在2019年发布的年度总结末尾写到:
在 2019 年,Pornhub中评论最多的词是好、爱、喜欢、性感、漂亮和好听——这与 2018 年没什么不同。 令人欣慰的是,有些事情从未改变。
事实上,在2025年4月因中日友好医院出轨事件而爆红的肖医生与董女士,也万万想不到自己的桃色新闻,会在几天之内让他们成为中国互联网的顶流。
而围观吃瓜的淫民群众也万万想不到,肚脐眼之下的那点破事,会成为揭开学术飞升与机械降神奥妙的契机。
但接下来,人们悲哀地发现,董小姐这样的“寒门贵子”,正在堵上肖飞医生这样的“草根才俊”努力搭栽阶层跨越列车的机会。而且,他们还试图焊死车门。
这世袭罔替排除异己的丑陋模样,从九品中正制的汉代开始,两千年来从未改变。冥冥之中,似乎有一个声音在说:
从此以后,好的工作机会就像艾滋病,只通过母婴、血液与性进行传播;从此以后,人与人的分水岭,将从羊水开始。
人们悲哀地,在夜晚蜷伏。
❶寒门为什么要打压草根?
如果我说董小姐不是婆罗门,而是寒门子弟,估计很多人会发笑。
但事实上,就是如此。
在中国历史上,严格的阶层划分,是从周朝开始的。周朝以分封制立国,周天子鼓励王室与能臣开疆拓土,他们是最初的豪门。
而他们有效统治下缴纳赋税的是“国人”,当时的平民则被称为"布衣"、"黔首",没有不动产的平民甚至被贬称为"流民"或“流氓”。其中:
没有土地的是流民,居无定所者曰流氓。
相对而言,替帝王与国王打理生计、维持秩序的技术官僚团队,就是“寒门”的雏形——例如周制中的三司,司马最先就是给周王喂马的,司空是负责建土木工程(尤其是水利工程)的,司徒是负责民众教化、处理民间度量衡争纷的。它们后来逐渐演变为大一统帝国的最显赫官职。
在战国末期,各诸侯国为了发展壮大,短暂地开启了平民的阶层跃迁机会。例如魏国允许商人从政,秦国建立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斩杀的首级越多,军功越大,甚至可以封爵。
又例如楚汉相争时,刘邦曾悬赏,拿到项羽尸首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结果项羽乌江边自刎后,汉军内斗,死伤数十人后,有五位幸运儿抢到项羽身体的零部件,得以封侯。其中得到了项羽左腿的杨喜,被刘邦封为赤泉侯,他正是弘农杨氏的开山老祖。《史记》中是这样描述的:
项王…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後,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项羽的五马分尸,成就了五个家族的崛起,但真正兴隆上千年的,只有弘农杨氏)
然鹅,大乱之后必然追求大治。汉朝结束秦制后,开创并实施了九品中正制,孝廉和秀才都需要举荐,平民再也没有资格突破为官了,从此士族与平民正式分野。例如著名的汝南袁氏、琅琊王氏几乎垄断了三司的位置。
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情况出现了亿点点偏差:
在长期的分裂与混乱中,地方中小地主或没落贵族依靠土地兼并、隐匿人口、修建坞堡、建立私军,拥有了一定的政治影响力,因而逐渐成为介于士族与平民之间的中间阶层,也就是所谓的“寒门”。
当时的基本情况是,“寒门”拥有一定的土地和财富,能供子弟读书、接受专业技能的培养(例如释经、礼仪、医术、商业、法律),能成为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但通常止步于县令、郡守,极难进入中央权力核心。故而《晋书·刘毅传》点评曰: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九品中正制的选材流程)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武则天强行打破科举制的“预筛选”潜规则,当黄巢按照族谱剿灭世家大族时,原有的门阀制度被瓦解,"寒门"逐渐泛指贫困家庭,并与美国19世纪淘金文化中诞生的草根(grass roots)概念接近。特指与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
但我们需要严肃地指出:“寒门”一直存在,并未消失在历史的舞台。
综观中国历史,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会诞生新的王公贵族,但每个朝代的具体运行,离不开专业官僚人士——寒门子弟——的管理,他们是具备上升潜力的中间阶层,其核心特征包括:
1,有产,包括土地等不动产,以及金钱财富等动产;
2,有识,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具有文化通识与专业技能;
3,无权,不存在政治垄断的基础,理论上不具备征收“血税”的法理。
寒门配合着贵族,管理着帝国的庶民阶层(包括自耕农、手工业者、小商人等“草根阶层”),但需要指出的是:
寒门的技术官僚地位来自于自身的专业技能而不是法理,容易被草根中的优秀个体所取代,因而更加焦虑,更加害怕阶层滑落。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真正在专业领域有所成就的人,对专业的敬畏感就越强,越能体会到命运的渊薮——很多位居高位的人心里明白,他们的努力,固然离不开自身的天资和努力,但也要顺应历史的潮流,暗合命运的安排。
例如在特殊的WeGame时代,青年厉以宁被打倒并发配北大图书馆搞卫生,从而得以刷遍无人问津的西方经济学原著。改革开放后,北大重建经济学学科,厉以宁所作的三大本凯恩斯作品的笔记,成为学院最重要的课程讲义,由此也开启了他的学术影响力。
又例如上世纪90年代,林毅夫从芝加哥大学留学归来,别人急着带电器和奢侈品,他搬回来两箱子教材和最新论文集,这些资料奠定了北大国发院实证研究的基础,启发了众多学生向国际顶刊投稿中国问题的前沿论文。
我不否认厉以宁、林毅夫等人是勤奋、努力的人中龙凤。原因很简单,如果真是个又懒又浑的蠢蛋,你把TA扔到知识的海洋里,他也会滴水不沾,宁可把自己给憋气憋死。
但至少从学术论文看,厉、林等人所能达到的学术高度,还称不上全球最顶尖,甚至也赶不上后辈才俊(注:时代不同的人不能简单对比成绩与成就,但即使是同时代的经济学家里,比他们优秀的依然存在,而且不少)。
然鹅,勤奋、努力、聪明和天赋是两码事,真正的天赋选手从来就是强得不讲道理的。
大数学家高斯两岁那年,未学过任何代数知识,却能通过“分堆思想”,以自创的方程组解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莫扎特在未系统学习乐理时即创作完整作品,正史记载,他5岁时开始作曲,对旋律的记忆能力非常突出;8岁那年,他创作了第一篇完整的交响乐,说明他不但具有绝对音感,还熟知各种乐器的运作与协同。
正因为那些机缘巧合而身居高位的寒门人士,见识过太多有天赋、有野心的年轻人,他们才会那么焦虑,那么担心不成器的子女无力竞争、阶层跌落。
相对而言,“寒门”决策者其实不太担心被贵族抢占座位。一方面,天龙人数量稀少,另一方面,天龙人对于坐班吃苦的技术岗位兴致阑珊——把小心思放到金融、商贸等领域不香吗…
所以“寒门”掌舵人最警惕的,反而是基数庞大、积极进取的草根阶层。
未雨绸缪之下,这些老谋深算的成功人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第一手是基因注入。这又分为两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跨领域联手,找到门当户对的学阀家庭接亲。例如董小姐搞金属材料研究的院士外公,就找到了部队医院的大佬作亲家,然后把女婿安排进了冶金系统,还出任中冶五矿的董事。
第二个方向是部门内强强联手,找到本领域内有潜力无根基的小青年。例如举报信中说,董女士带着尚未离婚的肖医生,堂而皇之地面见过父母。这种斯文扫地的事情为什么可以发生呢?因为肖医生冶金在过去二十年的学习、工作中被认证了真才实学,董小姐今后晋升所缺的短板——例如课题、论文、临床经验——都可以获得老公的全力补足。
更何况,学术出身的技术官僚,潜意识里都有血统论的糟粕思想,认为找个聪明的、成绩优秀的结婚对象,可以拯救自家后辈的基因——如果你和他们解释“智商中值回归”的基本原理,他们当场和你急眼。
在他们看来,哪怕女儿当小三都不打紧,求来一段“好”的基因,得以使自家的破基因子子孙孙维系下去,那才是头等紧要的大事,根本不用在意世俗的眼光!
这也部分地解释了,为什么学阀出身、家世不凡的董小姐,为什么会看上做题家出身,且已经结婚的肖飞医生。毕竟肖飞再怎么RP有问题,但确实是通过高考,从陕西考入北大医学院临床专业、接受严格八年制培养的、
在某种程度上,董小姐的父辈祖辈,也是这起有违社会人伦の恋情的受害者,他们分明有一种隐约的不自信。
——可见,封建思想害人害己呐,必须破除!
(不要以为封建迷信只发生在农村)
各位看客可能会有疑惑:
如果寒门大佬发现,自家基因太破无力拯救,或者基因排异重组失败、生出遗传了双方缺点的小孩来,那怎么办?
呵呵,这就需要相信老祖宗的智慧,用上第二手准备了。
❷不计代价的学术飞升
俗话说,靠山山倒,靠人人跑。相比联姻,把自家子女培养出来才是正道,这就是秘而不宣的第二手准备。
事实上,对于实在没有天赋的儿孙辈,老人们操碎了心,并摸索出行之有效的两个套路。一曰托举,一曰空投,我们形象地称之为:
学术飞升与机械降神。
这一章,我们先解释学术飞升那点事。
大家有没有看过网络小说《凡人修仙传》?里面的男主号称韩跑跑,他揣着一个作弊的逆天宝瓶,能在短短数年内催熟千年丹药,于是他苟着发育,吃人参和吃萝卜一样,一路嗑药一路修仙,终于以四系杂灵根的卑劣资质飞升灵界。
同理,为了帮助后辈飞升,来自家族的向上举托必不可少。其中的关键词包括:
低调奢华、不遗余力。
例如董小姐从经济学考入协和4+4,发表的论文包括妇科影像、胸外科、泌尿外科等六大领域,涉及金属耗材、计算机辅助、AI…等理工科背景,甚至还以低年资医生身份参与编写《膀胱癌诊疗指南》。
在这里,董小姐懂不懂理工科硬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有一个担任中冶建研院总经理、手握37项医疗基建专利的父亲董X辉,有一个在北京科技大学出任副院长、主导骨科耗材供应链领域研究的母亲米Z莉,还有一个在北京科技大学担任教授、博导,主攻计算机应用的姑姑班X娟。
于是群贤备至、共襄盛举,董小姐的论文旁征博引,英雄无敌。
再次然鹅,这样强大的亲友团,甚至还不是助力董小姐飞升的“洪荒之力”。
例如董小姐在中日友好医院做规培时,不但能把3年规培期减少到1年,还因为不愿意遵守住院医轮岗制度(只想去肖医生所在的胸外科科室),说动了某位院士给医院领导打招呼。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它就相当于,省级领导的大秘书给小学生班主任打电话,说孩子昨天晚得太晚,今天不来上学了。
相比因小小的任性而不惜向佛祖搬救兵,董小姐几乎零基础考入协和4+4试点班,并在3年内跨6个领域发表11篇论文的事情,反而显得不那么“出格”。
问题来了,已经耄耋之年的老院士,为什么舍得拉下脸皮向同行提出这么low,这么无厘头的要求呢?
因为董小姐有一个中国好爷爷——董B玮。
根据微博大V“西门大妈”的深挖,董爷爷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大佬,曾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中华医学会北京市超声学会主任委员。
1967年,董爷爷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与董小姐的博士生导师、为女弟子轮岗操碎了心的邱G兴院士是:
同门师兄弟。
也许,面对董小姐“你不帮我就告诉你师兄”的软磨硬施,院士也有院士的难处!
(知乎的一个著名热帖:为什么孙悟空学成归去时,菩提祖师叮嘱:
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
当然,我们还未计算董小姐的外公,来自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悉尼大学首席教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米Y荣先生,是否为董小姐劳神。
总之,自父辈与祖辈的庇护下,虽然董小姐的学术生涯被网友们戏称为“医学界的拼夕夕式镀金”,虽然她的毕业论文正文部分仅有27页…但这不妨碍董小姐如过清晨的马路一样,在最著名的高校、顶尖三甲医院三进三出、游刃有余,还有资格挑肥拣瘦!
值得一提的是,董小姐的博士毕业论文中,最有看点的是致谢部分。她充满感情地说,感谢我的家庭:
This family is my fortress.
对于这句耐人寻味的肺腑之言,很多人意译为“家庭是我的坚强后盾”,这是不对的。因为在英文中,fortress是一个来自军事学的专业词汇,意思是:
A building or place that has been made stronger and protected against attack. (加强防御、抵御进攻的建筑)
所以,董小姐是要倚仗强大的家庭,抵御来自学术、社会的莫名进攻么?
可见,海外留学还是有点用的,哪怕是从社区大学转学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至少可以学点地地道道的英语啊。
正如祁同伟向高育良老师保证的那样,我也想留学,我也想学英语!
所以接下来,我们聊聊学英语。
❸突如其来的机械降神
今天是五一佳节,让我们一起聊天,聊一聊关于学英语,关于转校,关于机械降神。
众所周知,董小姐在哥伦比亚大学旁的巴纳德学院留过学,与众多奇女子是校友——这些奇女子,既包括普利策得主Jhumpa Lahiri,经济学家Anna Schwartz,也包括李咏的导演女儿法图麦、以及某个连名字都不能提的某平台的老板娘。
(突然想起了从前,某头部房企的马来西亚项目,主打一个“新加坡旁”)
但无论怎么强调学院排名与光辉岁月,你无法否认如下事实:
1,巴纳德学院是哥大的独立学院,而且哥大的五个学院中,巴纳德学院的申请条件与录取率是最宽松的。 2,从2020年开始,该学院对留学生的申请中,取消了绩点与排名的硬性要求。 3。学费方面,2023-24学年,巴纳德学院本科费用大约为66万人民币/年,食宿等开支另计。
所以普通人的疑问来了:
这么贵而不惠的学院,谁会去读呢?
容我先讲个笑话。
十年多前,我家一位亲戚的小孩高考不利,一本无望,只能在二本、三本、专科之前选择。家人们以为选择面小,不会太费事。结果,列出来的备选方案,比985大学的数量还要多。
考砸了的小伙子当场石化,喃喃地问我们:
为什么有这么多垃圾三本存在啊!
我很同情这位年轻的小伙子,他显然不理解三本高校的存在逻辑与潜在客户。
在20多年以前,体制内单位(包括公务员与国企)并没有统一规定,社招规则根据当地土政策酝酿,因此滋生了大量萝卜岗。
例如你想为祖国献石油,想祖孙三代守护烟草事业,或者进邮电局接电话线…除了分配进来的大学生,社会途径基本无望,因为这些单位有着大量的职工子女与裙带关系等着安置,实在空不出职位用于社招。
大约从2000年起,公务员考试开始实行,国企单位也开始公开招聘,但身为局外人的你,依然可能面临各种精确的招聘门槛限制。
打个比方,烟草局招聘公告中要求专业对口,其中包括面向卷烟厂的烟草栽培与加工技术、烟叶调制与分级检验,面向设备维护的卷烟机械原理、PLC控制技术。
哪怕你明明知道,农学院里也有烟草栽培的相关课程,烟叶调制其实就是烘烤工艺的一环,卷烟机械和PLC控制属于机械与电气的分支…但没用。
人家就要求这个专业毕业的应届生,毕业证上的专业名称与招聘公告上的专业名称差一个字都不行。
很显然,知名的农学院、工学院开设的专业以大类为主,不可能单独开设这些偏门的专业。那么,补上这个空白的学校,就是:
三本院校。
当时的三本高校多以民办为主,且位于偏远的三四线城市(集中在地级市甚至县级市),明明入学门槛很低(分数线基本与大专持平),但学费非常昂贵(有些学校学费超过3万元/年)。
但是!三本和一本、二本的区别主要反映在录取批次上,在经历4-5年学习后,三本学生也被授予“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证书,获得国家、社会上都承认的本科学历证书,而不会标注几本。相反,专科毕业后拿的是大专学历证书,没有学位证书,即使你专升本了,第一学历显示的依然是大专。
(三本和大专,存在本质的区别)
在当时,国企重视学历,讲究年轻化,因此地方上公认的“好单位”也逐渐要求照片“具有本科学历”的人才。结果,好单位与三本之间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
有些好单位会与三本高校合作开班,定向培养,甚至在高校开设非常“微操”的专业。
例如在浩克SD省,某三本院校与中烟合作开设黄金叶生产制造定向班。又例如在吃蘑菇躺板板的YN省,某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卷烟厂合作3+1模式,3年校内学习,1年烟田实践,毕业后入职某卷烟厂的比例超过70%。
而真正就读于这些三本院校的学生,有几个是无关人士呢?
铭心自问一下,如果你是参加高考的普通人,你既没有听说过这些专业,也不确信毕业后能不能进入心仪的单位,在体系外知名度几乎没有,学费还不是一般的贵…的情况下,你会稀里糊涂地选择它吗?
所以到最后,这些精准的专业就等来了系统内部子弟的蜂拥入学,铸就了祖孙三代人坚守岗位的辉煌。
他们,才是三本院校的有效需求。
(2022年6月,河南日报刊登了《三代烟草人的传承与守望》一文,引发热议)
就这样,三本院校与相关单位双向奔赴,共铸护城河。它们在市场需求中应运而生,又针对具体要求灵活调整,迎来了畸形的繁荣。
更奇葩的是,这些专业,他们去学可以顺利空降,你去学就是入了天坑。
因为它的逻辑是反的:
不是因为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受到市场欢迎,从而吸引了学生和家长。而是因为学生和家长需要这么一个具有负向筛选门槛,且有信息差的地方筑基,才兴起了这么一个门派(学校)。
而你,我的朋友,你不是降神集团中的一员,所以四年下来学了个寂寞,或者侥幸进入了预先梦想的岗位,却发现是单位唯一的苦力,永远没有提拔上进的机会。
10年以后,你可能在某网站发牢骚说:
三本大学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世事洞明皆学问,经济学的思维,还是有用的)
一位朋友告诉我,在古希腊古典戏剧中,当剧情陷入胶着,困境难以解决时,舞台上可能突然出现拥有强大力量的神灵,迅速地将所有舞台冲突与难题解决。
因为扮演神的演员往往通过载具被送至舞台,因此大家把这种人为干涉、出乎意料的剧情逆转手法称之为:
机械降神。
有文艺批评家认为,机械降神是一种并不高明的编剧技巧,因为它破坏了故事的内在逻辑。
但在当时,它因为意外的惊喜与爽感,受到了古希腊贵族与平民的一致好评。
直到19世纪末,哲学家尼采依然痛心疾首地表示,机械降神的戏剧,是一场肤浅的、彻头彻尾的:
希腊快乐。
现在,你从董小姐的求学经历中,理解这种希腊式快乐了吗?
公开资料显示,董小姐中学时就读于母亲所在单位的附属学校,高中是在美国念的。董小姐的高中成绩我们无从知晓,但她后来考上了一所社区大学。
在美国,既有“哈耶普斯麻”这样的顶尖私立名校,也有加州伯克利、弗吉尼亚大学等优质公立大学,高中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业成绩与家庭状况选择,丰俭由君。
但无论如何,社区大学并非良选,入读社区大学的,一般以非裔、拉美裔人士等多元化、弱势群体为主。
所以董小姐啊,在公立与私立“yes or no”的选择题中,果断地选中了or。
(二选一选中了or,直接把观众整不会了)
但我不得不说,即使是社区大学也有闪光点,例如至少可以选修生物、物理、化学等硬核课程。所以董小姐在高人指点下,立下了转道“协和4+4”的曲线救国之路。毕竟协和4+4招生简章上注明了,要求在本科阶段选修过相关课程。
只是,协和4+4项目的起点很高,第一年只招海内外名校(国内只招清华、北大、中科大三所学校的非医学专业学生,海外只招QS排名前50的学校学生),董小姐的社区大学拿不出手。
于是董小姐就转学到了哥伦比亚大学旁边的伯纳德学院。毕竟这个独立学院的QS排名靠前,虽然毕业证书上会注明“巴纳德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字样,但协和4+4项目认同它与“哥伦比亚大学”具有同等效力啊。
甚至于,协和4+4项目毕业后的证书,与协和8年制毕业生的证书一模一样,不会特意标注:
4+4医学博士,前四年基本白给。
如果你代入董小姐的履历,这是标准的爽文开局。只是,如果你代入NPC(例如三甲医院的8年制医学博士),品味的将是苦涩。
所以你能理解,为什么董小姐教育履历曝光后,众多医学院的师生纷纷严厉谴责了吧?
因为对于吃了高考的苦,吃了深造的苦,吃了规培的苦…的医学生来说,“咣当”一声机械降神的董小姐,造成的降维打击实在是太震撼了!
当然,哪怕是在协和医院,对4+4项目的质疑声也一直存在。
例如2020年2月,顶级医学学术杂志《柳叶刀》上,刊发了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教授的论文,文章讨论协和医学院的4+4医学教育模式改革,是否能有效地提高医学生的临床能力与科研水平。
(杜教授的论文,并应引发重视的,说不定是重新评估4+4项目的一个契机。然而并没有)
杜教授在文中的结论包括三个:
1,在当前临床医生待遇不高、工作压力过大的现实条件下,4+4项目能否吸引优秀的外系本科生加盟,依然没有显著结论;
2,根据培养计划,4+4项目的医学生将以实习生的身份渡过第四个学年,这可能缩短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学习时间,从而损害教学质量;
3,医学教育不应旨在吸引与培养顶尖的人才,而应当以培养合格的医生为根本目的,解决当前医疗资源不足的基本矛盾。
也许,协和医院及协和医学院的底气,就来自于存在杜教授这样的专业人士吧。
我们希望,这么认真求实的学者,能够再多一些。
❹结语
在连续三天登上热搜以后,董小姐以霸气之姿,成为这个五一节最火的人。
5月1日上午八点半,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称,已成立调查组,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联合有关方面对事件涉及的肖某、董某及有关机构等进行认真调查核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我们希望有关部门把调查的重点放到与董小姐相关的“有关机构”。
因为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协和4+4项目中远不止董小姐一个人在战斗。例如还有金S木、韩J澍、咸X梦等卧龙凤雏。
其中,北大地理系转入、博士毕业论文仅12页的金S木同学,研究方向是精度技术要求极高、培养周期极长的神经外科,令人叹服。
如果说,对于普罗大众而言,与泌尿外科医生董小姐的交集,可能只是割个包皮而已,哪怕影响下半身幸福但不至于危及生命;那么神经外科医生金先生,可能是负责你脑部手术的贵人…
这脑洞大开的假设,令我等浑身不适。
更重要的是,哪怕我们没机会享受董小姐们提供的医疗服务,“寒门贵子”阻断“草根才俊”的上升通道,依然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光是北京就有850名院士,教授、副教授更如恒河沙数。一旦这个口子成为常规操作,后果将会怎样?
你可能无法分清楚身边的人,哪位是学术飞升的哪吒,哪位是被机械降神从天砸落,被碾压和边缘化的孙悟空。
长期以来,“读书改变命运”是中国人的共识,但如今,“投胎是个技术活”、“鸡娃不如鸡自己”…已经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相互戏谑的话语。这种观念的变迁,令人不胜感慨。
当然,这并不是东大独有的现象。
1990年,英国教育社会学家菲利浦·布朗总结伦敦一项社会实验,提出了在一个“拼爹的时代”里,可能产生三条歧路:
1,继承化 (各领域中被称为二代的人越来越多); 2,血统化 (所有人都普遍注重身边任何工作交集个体的出身背景); 3,极化 (教育、民生、社会等领域的各种差距越来越大)。
布朗说,当传统的精英主义理念(个人通过能力与努力,取得成就,获得个人回报并反馈社会)被颠覆,当后天的努力无法弥补先天的阶层差异,普通人的努力失去意义,整个社会就会摆烂,停滞不前。
这一点,其实在历史上得到了一再验证。
例如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大英帝国,不是终结于1947年印度脱离统治,也不是终结于一战后美国的挑战,而是在1902年耗费2.5亿英镑艰难取胜布尔战争后,大英帝国官方放弃了光荣孤立的原则,民众抛弃了积极进取的国民性格。
从此,一个原本蓬勃向上的社会,一步步走向了衰落和下流。
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说:
Empires fall when the very institutions that made them great become the sources of their undoing.
(帝国的失败,总是源于其成功所依赖的逻辑本身)。
——(全文完)——
写在后面的话:
1,前两天写过一篇董小姐的文章,发布后三小时内赢得1万的阅读量,但却有200多个赞,1000的转发量。实事求是地说,它是有希望成为爆款的。但不幸的是,因为说到了武林门派,文章被404了。因此在当晚我重新修改,在第二天凌晨发布(个人公众号每天只有一次发布机会)。
2,然鹅,不幸再一次发生了。在当晚1点左右,某著名互联网大厂的法务部,连续六次举报投诉,说文章中涉嫌攻击该厂领导与家人,造成严重影响。
WTF?我正文中没有提及任何公司与个人,截图中也只有四字的约定称谓,而且哥大女子学院虽然口碑上佳,但几千几万名毕业生里,出现个别水货怎么啦?能影响到所有毕业生的声誉么。打个比方,董女士和肖医生的破事,能说明全国的医务工作者,其道德水平低于常人的平均水准吗?
所以我觉得,中国的义务教育体系里,开设基本的逻辑课,很有必要。
3,由于这些破事的影响,这篇本应昨天写完的文章又拖了一天。我是这样想的:既然时效性已经过去了,那我就要写深入,写得和别的妖艳J货不一样。所以就有了这篇接近万字的长文,希望大家喜欢。
3,说起来,我已经好久没有写过这么痛快的万字长文了。而本公众号改变写作风格、从短平快的幽默风格切换为深度长文,还是江西周公子事件时。正是从那次起,我才坚信: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年代,总有人愿意费脑子地阅读长文章。谢谢你们。
建议没有阅读过那两篇文章的新朋友,抽空看看。文章链接如下:
最后,我推推镜框,希望你们,过一个玉快~的五一劳动节。
觉得有趣,请关注公众号:将军箭
1st May 2025
点击“分享”和“赞”,感谢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