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入伍四年的我,没能入选教导队,顿感提干无望的我,有了退伍的念头,我给哥哥写一封信,说了我心里的想法,半个月后,哥哥带着父亲来到了部队。
我叫王志才,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我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父母不希望我和哥哥长大后,和他们一样在农村种地,省吃俭用供我我和哥哥读完了高中。
可能我和哥哥运气不好,我们高中毕业的时候,还没有恢复高考,当时只能推荐上大学,遗憾的是,我和哥哥都没有获得推荐上大学的机会。
哥哥高中毕业后,原本想去部队当兵,结果体检没通过,被刷了下来,当时大队王会计调走了,生产队刚好缺一个会计,因为哥哥是高中学历,加上我父亲和公社主任是发小,于是我哥哥到生产队当了会计。
我高中毕业后,也选择了当兵,但是,我比哥哥幸运,我顺利通过了体检和政审,拿到了入伍通知书,1973年年11月25日,我来到了部队。
我之所以能把入伍日期记得如此清楚,是因为入伍这天,刚好是我的生日,在家的时候,每年我生日这天,母亲都会亲自给我做一碗面条吃,突然离开家,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我非常不适应,入伍第一天晚上我就失眠了,第二天,我们新入伍的一百三十名新兵,开始了训练。
虽然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但是新兵训练对我来说,还是有些吃力,我身体素质在新兵还算不错,咬牙坚持了下来,我分到了一连三班。
我们连是标兵连,连队每位战友身体素质都很出众,而且我们连队训练强度和科目也都高于其他连队,为了不拖全连的后腿,平时除了正常训练之外,我每天还要加练一个小时,即使这样,下连队第一次考核,我的成绩很不理想,连全连平均水平都没有达到,这对我打击很大,我只能更加刻苦训练。
经过我一年多的刻苦训练,我的训练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已经能达到全连平均水平,我入伍第二年,我们班长提了干,我心里十分羡慕,期待有一天,我也能像班长一样,穿上四个兜的军装。
1976年,我提拔当了副班长,我离提干的梦想又近了一步,这年和我一起入伍的战友刘文涛提了干,成了我们这批入伍新兵中,第一个提干的士兵。
我和刘文涛在新兵连的时候,在一个班,我们两人关系不错,下连队后,一直保持着联系,刘文涛提干后,请我吃了饭,当初在新兵连的时候,他训练成绩和我差不多,没想到短短三年,我们就拉开了差距。
1977年,我来部队当兵已经四年时间了,这年连队准备挑选两名优秀班长到教导队参加学习,而我没能入选,我心里很失落,感到提干无望的我,突然有了退伍的念头,我给哥哥写了一封信,说了我心里的想法。
一般家里的事情,只要哥哥同意了,我父母都不会反对,让没想到的是,哥哥收到信后,带着父亲来到了部队,父亲见到我,就给了我一巴掌,我第一次见父亲发这么大火。
父亲告诉我,家里不缺我一个干活的,让我无论如何都要留在部队,如果我敢退伍,他就不认我这个儿子。
父亲为此事还找了我们连长,连长得知我想退伍,将我批评了一顿,父亲和哥哥这么一闹,让我很尴尬,我最终还是选择留在了部队,虽然我没能提干,但是我留队转成了志愿兵。
1986年,我结束了十三年军旅生涯,退伍回到了老家,分到乡镇工作,如今我已经退休,每月有六千多退休金,足够我安享晚年,我很庆幸当年选择留在了部队,要不然现在我可能还在家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