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随着最后一道焊缝焊接完成,由中铁十七局承建的雄忻高铁雄安地下段1标重难点工程——白沟引河大桥实现全线贯通。这为雄忻高铁雄安地下段及相关工程项目市政道路的开通奠定坚实基础。
雄忻高铁雄安地下段及配套工程是国内少有的集地下高速铁路和市政配套设施一体化实施的综合性项目。中铁十七局承建的1标段工程线路长4.676公里,包括铁路隧道4250米、无砟轨道床12.376公里、市政桥梁5座、市政隧道1座及地下空间(包含人行通道)25839平方米。其中,白沟引河大桥全长933.6米,上跨白沟引河,桥梁宽45米,主桥为墩顶镂空的连续钢箱梁,用钢总量达1.7万吨,是雄忻高铁雄安地下段及配套工程中的重点控制性工程。
在大桥建设初期,桩基施工是重中之重。建设团队面临复杂地质条件挑战,白沟引河周边土层松软且地下水位高,为确保桩基稳固,采用旋挖钻孔灌注桩技术,利用先进的旋挖钻机精准定位、高效成孔。施工中,严格把控工序,对桩基深度、垂直度、混凝土灌注等环节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同时,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每一根桩基进行质量抽检,确保桩基质量全部达标,为大桥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箱梁制架是桥梁贯通的关键环节。为降低桥梁跨越河道对施工工期、作业空间受限的影响,项目运用BIM技术构建数字化胎架,生成三维可视化加工图,并利用先进套料软件、板单元自动组装定位机床、反变形船焊接机器人系统等技术装备,赋能钢箱梁建造实现全流程、全领域智能化、工厂化智造,减少人工作业产生的误差,保障质量“一次成优”。
针对钢箱梁存放安装结构复杂、锚栓孔预留空间狭小、安全风险高等难题,项目积极优化支座安装与调整施工方法,同时将立拼胎架优化为平胎架,有效降低作业高度、倾覆风险和拼装误差,显著提高拱脚钢箱梁安装效率,较传统施工方式节约2小时/榀。
白沟引河大桥道路中线与河道斜交角度为70.6度,桥梁主梁横向布置7片钢箱梁,总重接近两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项目团队精细编制施工计划,采取工业化流水线拼装模式,通过“分区作业+机械协同”的施工组织方式,提前半个月实现箱梁架设合龙,有效保障了工程进度。此外,项目通过运用“BIM模型+力学分析软件”精确模拟大桥不同工况下的受力状态,对吊点位置、数量及吊具选型进行反复模拟优化,保障了吊装过程的安全稳定,将一片片重达数百吨的箱梁稳稳架设在桥墩之上,实现了桥梁结构的完美衔接。
施工全程,建设团队构建起全面的质量安全管控体系。利用先进的BIM技术对大桥进行建模分析,提前模拟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在材料把控上,所有进场的钢筋、水泥、砂石等原材料,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抽样检测,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施工中严格落实安全穿透式监督管理,通过实施项目部及分部双领导带班制度,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建立“网格分区+动态调整”工作机制等方式,确保施工作业全过程专人盯控、全要素数字管理、全数据实时可追溯。
白沟引河大桥的贯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它的建成将极大改善周边交通状况,缩短区域通行时间,促进沿线资源开发与产业交流。大桥投入使用后,将成为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
报道:记者彭海峰
来源:雄安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