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五一”假期首日,成都各大博物馆成为观众争相游览的目的地,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就在刚结束的2024年度四川省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终评活动上,作为评委的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刘超英感叹,四川的博物馆展览已跃居全国第一梯队。
全省博物馆数量达457家
“小城大馆”让人眼前一亮
2024年度四川省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终评活动近日在成都结束。29个入围展览涵盖古蜀文明、红色文化、生态保护等多元主题,其中国有文化文物类展览17项、行业馆及民办馆展览12项,创历史新高。
29个入围2024年度“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终评的展览项目,从新疆丝路到交子千年的金融史诗,从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到三线建设的惊世核盾……这些展览不仅折射出四川文博的硬核实力,更暗藏着一个文化大省的进阶逻辑。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终评名单中,地市级博物馆占比超四成。资阳市博物馆基本陈列展等展览令人眼前一亮。这种“小城大馆”现象背后,是四川省“三级联动”机制的显效。
数据显示,我省“一县一馆”建设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截至目前,四川已实现183个县市区博物馆全覆盖,全省博物馆数量达到457家。
创新技术赋能
全球化与在地化巧妙融合
推介终评活动上,科技创新也成为一大亮点。《齐白石沉浸式数字光影艺术展》以技术重构艺术场景,让观众“走入”画境,打破了传统书画展的静态局限;《故事片博物馆》通过沉浸式影院还原电影史经典片段,技术应用直接服务于叙事逻辑。《惊世伟业护国核盾》融合科技史、军事史与口述史,构建多维度叙事。
与此同时,全球化与在地化的融合也颇受好评。《风华万象典藏珍品展》《印加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等国际合作展览,既呈现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又通过本土化策展增强观众共鸣。《印加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还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切入,将考古成果与文明史脉络结合,而非单纯堆砌文物;《瓦列里·列德涅夫作品展》以艺术家在四川的采风创作为纽带,实现中俄文化“双向对话”,而非单向输入。
不应止步于打卡拍照
博物馆展览应成为城市记忆的活态载体
“四川博物馆展览已从零星亮点发展为整体跃升,特别是市县级馆的突破令人瞩目。”刘超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三年前四川的博物馆还在向江浙沪地区取经,如今四川已成全国标杆。”她坦言,博物馆展览不应止步于打卡拍照,而要成为城市记忆的活态载体。
谈及未来发展,这位从业数十年的文博专家眼含期待,她建议说:“四川还有很多独特资源尚未深度开发,可以在工业遗产、非遗传承领域再打造几个标杆性展览。”
据悉,2024年度四川省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最终获奖名单将于5月18日的国际博物馆日正式公布。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王嘉 图据 由主办方 编辑 曾雪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