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协和医学院"4+4"博士董袭莹的博士论文被指与北京科技大学一项发明专利存在多处雷同,引发学术界广泛关注。


北科大校方已对此作出回应,表示将调查了解学校老师的研究成果是否与他人论文有关。


论文与专利高度雷同引质疑

董袭莹2023年提交的博士论文《跨模态图像融合技术在医疗影像分析中的研究》被指与北科大马博渊、班晓娟、王笑琨三位教师及研究生赵基淮在2022年5月19日提交的发明专利《一种跨模态图像生成和检测的方法及装置》存在多处雷同。

专业检测显示:

文字直接重复约20%-25%

结构与逻辑重复约10%-15%

实验数据与结果重复约10%-15%

创新点与结论重复约5%-10%

尽管专利申请与学术论文的呈现形式不同,但核心创新点、方法细节及实验结果的相似性被认为已超过合理借鉴范围。

专利发明人团队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被指与董袭莹论文雷同的专利发明人团队中,赵基淮为北科大一位有听力障碍的学生,其余三位为北科大计算机领域教师。

该专利提交时间(2022年5月)比董袭莹博士论文完成时间(2023年5月)早一年。


校方回应与调查进展

5月1日上午,北京科技大学校办的吴老师向媒体表示,已记录下记者反映的情况,将向领导汇报,调查了解学校老师的研究成果是否与他人论文有关。

同日,国家卫健委宣布介入调查肖飞、董袭莹及有关机构,标志着事件性质的根本性升级。

相较于中日友好医院前期仅针对肖某个人问题的简短回应,国家卫健委明确将此次调查范围扩展至肖飞、董袭莹及有关机构。


事件背景与学术诚信

董袭莹此前因卷入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飞被举报婚内出轨事件而受到关注,其学历背景与"协和4+4"培养模式也引发热议。

此次论文雷同质疑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其学术诚信的疑虑。

协和医学院"4+4"项目本身因招收顶尖人才而备受瞩目,对其学术要求也更高。

此次事件不仅因为论文篇幅问题引发疑问,还可能涉及学术不端行为。

目前,相关调查仍在进行中,学术界和公众都在等待进一步的调查结果和官方说明。

#北科大调查董袭莹论文雷同质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