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7年分家开始,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对“南亚兄弟”就互相看不顺眼。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宗教矛盾、领土争端,再加上近日印度直接掐断巴基斯坦的“生命水源”,双方的关系就像一条紧绷的弦,稍有不慎就可能崩断。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巴基斯坦与印度的“爱恨情仇”。



一、旧恨:英国人挖的坑,印巴填了78 年。

1947年,英国殖民者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个“蒙巴顿方案”,把英属印度按宗教信仰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但克什米尔这个“大坑”被故意留了下来——这里78%是穆斯林,土邦大君却是印度教徒。

克什米尔地区的总面积为19万平方公里,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之间,总人口数量约为1500万至2000万。‌印度控制区‌约占总面积的46%(约8.74万平方公里);巴基斯坦控制区‌约占37%(约7.03万平方公里);‌中国控制区‌主要为阿克赛钦等地,约占17%(约3.23万平方公里)。



按多数原则该归属于巴基斯坦,按土邦主意愿又该归属于印度,本是亲兄弟,结果双方谁也无法说服谁,不服怎么办?不服就干!于是第一次印巴战争爆发。

印度靠武力抢下朱纳加尔、海得拉巴等土邦,克什米尔则成了“半永久战场”。1949年停火后,克什米尔被切成两半:印度占60%,巴基斯坦占40%。但双方谁也不服,印度在控制区建邦,巴基斯坦搞“自由克什米尔政府”,互相骂对方是“非法占领”。

更惨的是,印巴分家的时候,英国人压根没考虑地理现实。比如东巴基斯坦(现孟加拉国)和西巴基斯坦隔着印度,语言不通、经济被西巴掌控,最终在1971年印度支持下独立,巴基斯坦直接被“腰斩”。这事儿让巴铁记恨至今,印度却得意洋洋:“这就叫战略胜利!”



二、新仇:断水、炸飞机、全民公投变空话。

如果说过去的战争是“旧恨”,那近年来的冲突就是“新仇”不断升级。

1、印度把水资源成了武器。

2025年4月25日,印度借口克什米尔恐袭(导致26人死亡)是巴基斯坦背后支持,于是开始对巴基斯坦进行制裁,印度宣布暂停履行《印度河用水条约》,直接关了巴基斯坦的“水龙头”。这条河发源于中国西藏,下游的巴基斯坦80%农业靠它养活,如果断了水源,2.5 亿人的生活就成了天大的问题。印度在上游修大坝、关水闸,巴基斯坦政府急得跳脚大叫:“这不是人干的事嘛,这是妥妥的战争行为!”



其实印度早就想这么干了。1960年条约规定印度控制东部三河,巴基斯坦管西部三河,但印度近年疯狂建水坝,攒够了“断水资本”。这次借口克什米尔恐袭对巴制裁,连联合国都看不下去:“这是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

2、 你炸我飞机,我关你领空。

2019年,印度警车在克什米尔被炸,46人死亡。印度转头空袭巴基斯坦控制区,结果战机反被击落,飞行员还被活捉。巴方嘲讽:“我们只用老式战机就打下来了!” 今年冲突再起,双方互关领空、停发签证、驱逐外交官,甚至暂停所有贸易,连第三国中转都不让过。



3、 全民公投?做梦去吧!

联合国曾要求印巴撤军,让克什米尔人公投决定归属。但印度一口回绝:“克什米尔是我们的!”巴基斯坦则坚持“民意至上”。结果70多年过去,公投成了空头支票,两边反而在停火线附近修满碉堡,每年大小交火上百次。

三、为什么就是停不下来?

1、 宗教与民族主义的火药桶。

印度教VS伊斯兰教,这个矛盾从分家时就埋下了。印度近年推行“印度教优先”,拆清真寺、打压穆斯林,而巴基斯坦则以“伊斯兰堡垒”自居。巴以冲突一升级,印度支持以色列,巴基斯坦挺巴勒斯坦,两边民间怒火直接烧到边境。



2、 转移国内矛盾的“万金油”。

印度经济增速放缓,巴基斯坦通货膨胀突破40%,两国政客都爱拿“外敌”说事。莫迪靠对巴强硬拉选票(这是效仿美国政客拿中国说事拉选票),巴总理夏巴兹则喊话:“印度敢动手,我们就全力反击!”

3、 大国博弈的棋子。

美国拉印度围堵中国,俄罗斯卖武器给印度,中国则和巴基斯坦搞中巴经济走廊。克什米尔成了大国角力的棋盘,谁都不想真打,但谁都不愿退让,矛盾越来越激化,成了死结。

四、未来:核威慑下的危险平衡。

印巴都是拥核国家,真打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但双方也清楚,大规模战争只会两败俱伤。所以现在的套路通常是:冲突→骂战→国际调停→暂时熄火→再冲突……



不过,印度断水这种“阴招”可能更致命。巴基斯坦已开始求助中国技术,修建水利设施;印度则继续在边境增兵。未来克什米尔的枪声不会停,但大概率还是“可控摩擦”——毕竟,谁也不想按下核按钮。

印巴的恩怨,像一部永远拍不完的续集。从分家时的血流成河,到如今的“高科技掐架”,旧恨叠新仇,解套难上加难。或许正如网友吐槽:“这对冤家,连吵架都吵出了‘仪式感’。”

声明:本文配图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