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图片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在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方面,工信部的工作要点提出,推动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等标准发布及动力电池安全要求标准实施,推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等标准审查报批,开展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预研,持续提升电动汽车安全水平。
工作要点特别提及,要推进动力电池耐久性、热管理系统等标准审查报批,加快全固态电池、动力电池在役检测、动力电池标识标签等标准研制,不断优化动力电池性能要求。
图片
此前的4月8日,工信部科技司已发布《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彼时,《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就已提出,要扎实推进《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建立健全智能制造、全固态电池、工业互联网、云计算、智慧家庭、汽车碳足迹等标准体系,以高水平标准建设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
而在今年2月,在国家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也明确将固态电池列为重点攻关方向,支持锂电池、钠电池向固态化发展,并提出2027年前打造3-5家全球龙头企业。
地方文件同样给力。
3月19日,珠海工信局发布《珠海市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征求意见稿)》,指导固态电池发展的地方性官方文件,明确固态电池发展的时间节点,目标2027年形成固态电池产业集群、2030年实现批量交付以及产业形成初步规模。重点发展半固态电池量产和全固态电池研发、干法工艺、电解质膜制备、高比能正负极等关键技术和工艺问题,辅以产业支持,金融、资金与机制等保障措施。
2月,上海市发布《新型储能示范引领创新发展工作方案》,计划到2030年建成覆盖固态电池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通过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政策构建产业生态。
由此可见,在固态电池领域,已形成“中央政策定调+地方试点推进”的立体化支持体系,推动中国抢占下一代电池技术制高点!
有了政策扶持,2025年以来,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产业项目持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国内固态及半固态电池项目投资约240亿元,涉及产能达59.3GWh,主要投向新能源汽车和高端储能场景。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