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实施办法》,四川省自5月1日起进入汛期。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决定于5月1日8时30分起,实行全省水利、自然资源、应急管理部门24小时防汛防地灾联合值守。
根据预测,预计2025年汛期四川省气候状况总体偏差,降水量呈“北多南少”分布,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预计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
预计汛期四川省主要江河以中等及以上洪水为主,其中青衣江、沱江、涪江、渠江可能发生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盆地北部、西南部部分中小河流可能有较大洪水过程;川西高原、攀西地区、盆周山区特别是龙门山一带山洪灾害可能偏重。
上述部门要求,迅速进入汛期状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时刻保持信息畅通,确保应急响应处置及时。严格落实信息报送制度,遇突发险情、灾情,及时、准确、规范报送信息。强化巡查排查除险。紧盯水库(水电站)、水闸、河道、堤防、山洪灾害危险区、城市低洼易涝区、河心洲岛、涉水在建工地、旅游景区、野游景点等重点部位,落实降雨“三查”制度,加强风险源头管控处置。
加密监测预报预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滚动监测雨情、水情、汛情发展趋势,强化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点对点”提醒风险区域,严格落实预警响应闭环管理。
刚性执行避险转移。落实直达基层防御一线的喊醒“叫应”机制,刚性执行“三个避让”“三个紧急撤离”要求,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加强转移避险过程安全管控和安置服务保障。
统筹抓好抗旱蓄水。坚持旱涝同防同治,密切关注旱情发展趋势,细化落实“保人饮、保灌溉”措施,坚决守住饮水安全、粮食安全底线。深化“大水调”机制运用,科学精准调度水资源,全力保障迎峰度夏全省用水用电需求。
红星新闻记者 赵雨欣
编辑 成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