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北京频道
“北京有戏”系列报道:
《无字碑》唱响京城 尽展秦腔艺术魅力
人民网北京5月1日电 (记者尹星云)近日,大型新编秦腔历史剧《无字碑》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精彩上演。该剧由罗周编剧、张曼君导演,由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侯红琴、张涛、李小雄领衔主演,讲述了武则天跌宕起伏的一生,塑造了情感丰富、造型立体的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形象。
据介绍,《无字碑》由西安三意社演出,分为“钩心”“进饼”“入戏”“面碑”四折,以武则天为人物背景,以无字碑为架构主线,剧情紧凑流畅、跌宕起伏、感人至深,曲调唱腔雄浑大气、悲壮高昂,生动展现出大唐盛世的历史轮廓和秦腔的艺术魅力。
该剧在突出唱腔音乐主线条和主要伴奏乐器风格特色的基础上,以民乐引领主音调,适度融入了交响乐元素,追求音乐多元化。同时采用管弦乐队丰富的色彩和力度变化,表现不同的情感背景和人物意向,对宏大厚重的历史进行现代艺术表达。其舞美服饰则在融合了唐代传统服饰与戏曲服饰基本形制的基础上,在服饰版型、设色、纹样的运用方面突出强化历史人物的身份标识,表现出唐代兼容并蓄的文化风尚与磅礴大气,营造出浓郁的东方美感与戏剧形式感。
演出结束后,现场观众以长时间热情的掌声表达了对于该剧的认可与喜爱。记者注意到,现场不仅有很多老戏迷票友,还吸引了很多年轻人走进剧场,甚至还有来自海外的朋友。“这是我第一次看中国的秦腔,演出之前我还看了很多关于唐代文化的书,今晚我被征服了!秦腔太美了、中国文化太美了!”一位来自西班牙的年轻人激动地说。
“我们尝试将传统和时尚相结合,既保留了秦腔的传统元素,又融入时代感,力求在守正中创新。”在该剧中饰演武则天的西安三意社社长、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侯红琴表示,试图通过这部新编历史剧,进行中华历史人物故事与当下观众审美意向相协调的全新探索。
秦腔《无字碑》自2024年10月首演以来,历经多轮打磨提升,先后成为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项目,2023年度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项目,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财政厅2024年度艺术创作资助项目,2023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宣传文化事业项目(文艺精品创作项目),第十届中国秦腔艺术节“特别推荐剧目”等。
作为西安三意社近年来在秦腔戏曲审美探索道路上的“破圈”之作,《无字碑》的成功创排,对于这座拥有着130年演艺史的百年剧社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我们力求以最好的状态、最好的作品奉献给首都观众,面对先辈梅兰芳大师,我们希望能够用我们的坚守和创新,不辜负这方舞台,不辜负先辈们的期望。”侯红琴坦言,能在全国文化中心北京演出这部历时六年打造的大戏,感到非常欣慰,“舞台更大了,观众层面更广了,我觉得我们的责任与使命也更大了。”她告诉记者,未来,希望这部剧能在不断地提升和打磨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用秦声秦韵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陕西故事、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