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期,美方主动通过多渠道与中方接触,谋求关税谈判。而这一举动恰逢美国GDP萎缩0.3%,特朗普支持率创新低之际。
美财长贝森特却反指中方应对关税战升级负责,要求北京"先迈出第一步"。中方则明确否认:双方根本没有谈判。
美方为何如此着急?谁是谈判真正主动方?
作者-凯
美方的双面外交
白宫这边口不择言地指责中国,那边却死命敲门求谈,这种双面外交手法简直堪比舞台上的变脸绝活。特朗普政府近期频频放风,声称美中正在进行经贸谈判,几乎是日复一日地制造"谈判进行时"的假象。
然而,事实真相却截然相反。当美国总统在"空军一号"上高调宣称与中方通了电话,美国财长贝森特却满脸茫然地表示"不清楚"。这种内部矛盾暴露了美方急不可耐的谈判心态。
更为荒谬的是,在试图与中方接触的同时,美方却不断上演指责大戏。美国财长贝森特公开指责中国应对关税战升级负责,声称考虑到两国贸易长期"失衡",北京方面应"主动降温",为缓和局势"迈出第一步"。这种强盗逻辑令人啼笑皆非——明明是自己先拿大棒打人,却要求被打的人先道歉认错。
面对美方的咄咄逼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回应干脆利落。4月24日和30日,外交部两次明确表示,中美双方并没有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或谈判,更谈不上达成协议。中方的态度非常明确:如果美国想谈,就应该纠正错误,停止威胁讹诈,彻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措施。
美方的焦虑与中方的定力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是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于寻求谈判突破;另一方面是中国的沉着冷静,坚持原则立场。这种反差背后,折射出的是两国在当前贸易争端中的底气悬殊。
那么,为什么美方如此迫切地想与中方谈判?答案或许就藏在美国近期发布的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经济数据中。特朗普政府面临的并非只是外交压力,更是一场关乎政治生命的经济危机。
关税政策引发美国经济警报
数据永远比花言巧语更有说服力。近期美国经济数据如同一面无情的镜子,将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负面效应赤裸裸地展现出来。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GDP环比按年率计算萎缩0.3%,这是自特朗普再次执政以来出现的第一个令人震惊的经济下滑信号。
更为触目惊心的是美国股市的表现。4月初以来,美国股市仿佛乘坐了一部下行电梯——4月8日,三大指数收盘集体下跌;4月16日,美股收盘大幅下跌;4月21日,美股继续下跌,美元汇率更是跌至近三年低点。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如同雪球般越滚越大。
面对这种情况,特朗普政府不得不来了个政策急转弯。4月9日,也就是美股暴跌后没几天,美国突然宣布对大部分国家暂缓90天实施所谓"对等"关税。这一转变背后,是经济压力、市场动荡和国际反制的重重考量。
不仅如此,美国财长贝森特还试图釜底抽薪,将对华手段从关税问题逐渐转向切断中国海外金融领域。他会见了亚洲开发银行行长,明确表示中国"已经不具备发展中国家的资格",要求停止向中国提供贷款。同时,美国还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施压,告诉他们"不要和中国走得太近"。
然而,这些施压手段不仅未能改善美国经济状况,反而使特朗普政府陷入了更为尴尬的境地。中国经济虽受一定影响,但整体保持韧性;而美国却面临着国内消费者和企业的双重压力,加征关税最终伤害的是美国自己的经济。
这些经济困境直接导致了特朗普政府支持率的断崖式下滑。如果说经济数据是政府决策的晴雨表,那么民意支持率则是政治生命的保险单。对特朗普而言,关税战不仅是经济政策,更是一场关乎政治前途的豪赌。
特朗普的真正焦虑
民调数据就像一面无情的照妖镜,映照出特朗普政府的真实处境。多项民调显示,特朗普上任约3个月后,支持率不断下滑,且下滑速度超过了前几任美国总统。《纽约时报》4月23日公布的民调显示,特朗普的支持率从上任初期的52%急剧下降至45%,创下了80年来美国历任总统的最低执政百日支持率。
更让特朗普阵营忧心忡忡的是,选民对其应对经济议题的表现尤为不满。根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最新调查,特朗普在经济问题上的支持率创下总统生涯新低,约有49%的美国民众认为未来一年的经济将恶化。这一数据对标榜"经济专家"的特朗普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
更令人瞩目的是,这种不满情绪正在侵蚀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红脖子群体。这些主要分布在农业和制造业地区的支持者,正是特朗普2024年大选的关键票仓。然而,当他们的农产品无法出口,当工厂面临原材料短缺和成本上升,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似乎变成了"美国受伤优先"的讽刺现实。
中期选举的阴影进一步加剧了特朗普的政治焦虑。如果不能尽快扭转经济下滑趋势和提振支持率,共和党可能在中期选举中失去对国会的控制权。这意味着特朗普未来几年的施政将陷入瘫痪,他想实现的政策议程将寸步难行。有分析认为,特朗普可能还有连任的打算,但如果现在就搞得民怨四起,这个政治梦想可能会在中期选举中就宣告破灭。
面对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特朗普政府亟需一个能迅速提振经济和支持率的"政绩"。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结束代价高昂的关税战,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选择。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特朗普政府一方面高调指责中国,另一方面却迫不及待地寻求与中方谈判的矛盾行为。
然而,特朗普政府的焦虑并未获得国际社会的同情。恰恰相反,全球范围内对美国单边主义政策的批评声浪正在此起彼伏,这进一步削弱了美国在国际经贸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单边主义没有未来
国际社会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反对声音正如滚滚洪流,不可阻挡。4月28日至29日,金砖国家外长会晤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会议发出了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单边霸凌行径的"金砖声音"。与会各方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表示严重关切,特别提到了"无差别提高对等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将破坏全球供应链,加剧全球经济不确定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也在华盛顿表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重大考验",各国应尽快解决贸易争端。她强调,重大贸易政策变化导致不确定性"爆表",主要经济体之间就贸易政策达成协议"至关重要"。
IMF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是直接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8%,较今年1月预测值低0.5个百分点。报告明确指出,政策不确定性加剧、贸易紧张局势以及需求势头减弱是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的主要原因。
这些国际反应展现了一个明确信号:美国试图通过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重塑全球经贸秩序的企图,正遭遇空前孤立。特朗普政府希望借助关税大棒迫使其他国家就范的战略,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联合抵制。
面对美国的单边主义,世界各国正在加强多边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全球南方正成为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进步力量、正义力量,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与特朗普政府的焦头烂额相比,中国展现出了定力和智慧。面对美方的压力和挑衅,中方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原则立场。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所言,美方如果想和中方进行接触,中方就利用这些接触意图,逼出其真实的意图,更好地掌握主动权。
这场中美贸易博弈,考验的不仅是经济实力,更是战略耐心和国际视野。美国能否认清形势,放弃单边霸凌行径,回归多边合作框架,将决定未来全球经贸格局的走向。
结语
美国关税政策引发内外交困,迫使其急于谈判寻求转机。中方则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谈则大门敞开,打则奉陪到底"。
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美方能否放弃单边霸凌,回归多边合作,是关键抉择。
国际贸易需要公平规则,而非单边特权。这场贸易博弈,考验的是大国智慧与责任。
外交部:中美双方并未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或谈判 2025-05-01 02:02·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