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取材于权威资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1939年9月,邓小平和卓琳在延安杨家岭毛主席居住的窑洞前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仪式,结为革命伉俪。前来参加的有毛主席、刘少奇、张闻天、李富春等同志。



巧合地是,跟邓小平、卓琳同一天举行婚礼的还有一对夫妻,他们就是孔原和许明。两对新人还一起拍了张照片。

婚宴十分简单,吃的是小米饭,穿的则是平日里的军装。不过,喝酒是必不可少的。席间,几个爱热闹的同志,一杯一杯找新郎官敬酒,很快,孔原就酩酊大醉了。然而,一旁的邓小平则面不改色,毫无醉意。

事后,人们才知道,李富春等老战友知道邓小平酒量小,提前为他准备了装有冷开水的酒瓶,这才使他免于被灌醉的命运。而孔原可就惨了,直接被灌得不省人事,新婚夜,许明无奈地看着丈夫,打扫了一夜的卫生。

一直以来,孔原都是我党在隐蔽战线上卓越的领导者,不仅有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而且还具有极强的组织工作能力。在恶劣的环境中,他有效领导了我党在川东、川康、云南等地的工作。



皖南事变后,孔原随周恩来一行人离开重庆,回到了延安。这一时期,他又大胆提出了党员“职业化”的构想,帮助党员做好长期潜伏的思想准备,引导地下党员通过公开的职业身份作掩护。

抗日战争胜利后,孔原又进入东北开展革命工作,与当地老百姓交朋友、唠家常,向他们宣传我党的主张,同时推进土地改革。因忙于工作,孔原和许明直到1947年5月才有了第一个孩子孔丹。

1949年6月,新中国成立前夕,孔原奉命来到北京。周恩来亲自找他谈话,“党中央已经指定让你来负责筹备建立新中国海关总署的工作。”

孔原听后,感到很惊讶,他急忙对周恩来说道:“我连海关是什么都不知道,更不用说要负责海关业务了。我担心做不好这个工作。”

周恩来理解他的顾虑,对他说道:“这些都不能成为不做的理由。你不懂海关是什么,我也不懂,但我们可以学。”



紧接着,周恩来又向他介绍了我国旧海关的弊病以及新中国开展海关工作的重要性。在周恩来的鼓励下,孔原接受了这项重要任务,开始筹建新中国海关总署。

9月23日开始,孔原主持召开了筹建海关座谈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海关工作人员积极交流,向他们了解情况,交换工作经验,并一起讨论未来新中国的海关工作。

会议从组织安排、人事制度到海务、港务等各个方面入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并确定了大致工作方向。

会后,组建海关总署的各项工作全面铺开,经过几个月的酝酿、筹建,10月25日,新中国海关总署正式成立,孔原成为第一任海关总署署长。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已完全收回海关的主权,这意味着中国人民终于结束了过去由外籍税务司控制的屈辱历史。

孔原对我国海关事业和情报保卫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除了孔原之外,他的夫人许明也是一位英雄。



许明是在1936年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1940年,许明随周恩来来到重庆,开展地下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许明留在周总理身边工作,担任周总理办公室副主任。不过,后来因毛主席取消了办公厅,周总理也取消了。原本在周总理办公室工作的许明转为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明因心直口快得罪了人,处境一度艰难。她在一次接待工作中,因得罪人而被告到了毛主席那里,毛主席听后,在材料上批示道:

“此人不适合做接待工作,交周恩来处理。”

毛主席的批示很快便被送到了周总理的办公桌上。按理说,一般的工作人员是不会看到这些文件的。但恰好许明当时的身份是能够接触到这些的。于是,当她看到毛主席的批示后,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心中既委屈又害怕。



当时,丈夫孔原也正在接受着残酷的考验,被安上了许多罪名,儿子孔丹也被人投进了监狱。更让她感到痛苦的是,就连家中不问世事的老母亲也被抓走了。

就这样,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变得破碎不堪,许明的精神压力已经到了极限。而这时,她又亲眼看到了毛主席的批示,这让她的精神彻底崩溃了。

12月23日,许明将房间打扫干净后,钻进床底,服下了大量安眠药逝世。临终前,她给周总理写了一封遗书:

“总理、大姐,多年来受到你们的培养、照顾,在我弟弟被划为右派时,你都没有把我调离总理办公室。现在,……伟大领袖毛主席要我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看来我这次是游不动了……但是,我是无罪的!我丈夫孔原是无罪的!我儿子丹丹也是无罪的!”



直到1976年底,孔原一家的情况才逐渐好转。然而,没两年家里又出了事。孔丹同父异母的哥哥陈模因突发心肌梗塞突然逝世,他原本是搞核潜艇的,还曾是海军上尉。

白发人送黑发人,孔原一度悲痛不已,但摆在他面前还有一堆亟待解决的问题,他带着悲痛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党内正在发生激烈的思想斗争,孔原也要在大会上发言。为此,他交代孔丹说:“儿子,你帮我搞一个发言的提纲吧。”

父子俩不约而同都站在解放思想这一边上,于是,他写了长达八千字的提纲。会议结束后,陈丕显见到孔丹后,还问他说:“你爸爸的讲话稿,是你给写的吧?”

孔丹回答说:“我就是帮忙记录了一下。”

陈丕显笑着称赞道:“我一看就知道不是你爸爸的手笔,写得很系统嘛。”



孔丹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的第一批研究生,吴老师很看好他,还曾支持他出国深造。不过,就在他准备出国留学的时候,却突然收到了出任张劲夫同志秘书的通知。

此后两年多时间里,孔丹几乎接触了我国经济战线上的所有工作,有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1983年,孔丹受邀加入光大集团,在这里一干就是16年,后又回到了中信,担任中信集团董事长。为什么说回到中信呢?因为当时他同时收到了中信和光大的邀请。

孔丹到中信任职后,曾经的老友还曾调侃他说:

“绕了半天又回到中信,为什么当年不直接来中信呢?闹了半天,你是嫌我们给的官小啊。”



孔丹的弟弟孔栋出生于1951年,他同样青出于蓝,曾是中国航空集团公司总经理,在业界颇有影响力。

参考资料:党史纵览2021年9期、萍乡市政府网、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福建党史月刊》、书摘2019年1期、党史纵览2013年6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