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李敏,中共党员,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输电检修中心输电运维三班班长,零失误完成超特高压线路检修任务100余次,作为等电位作业人员完成山东省内首次1000千伏特高压带电消除缺陷作业。累计研发12项创新成果,创新成果获省级以上奖项26项。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评“齐鲁大工匠”、齐鲁首席技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劳动模范、国网楷模等称号,并入选中华全国总工会“大国工匠”培育工程。
4月14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黄河岸边,国网山东超高压公司输电检修中心输电运维三班班长李敏和同事们再次实地演练±800千伏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山东段的下一步运维方案。
▲李敏应用无人机开展超高压输电线路巡检
“我们制订了无人机、直升机、人工巡检相结合的立体化巡检方案,全力做好山东段129.56千米线路、259基铁塔的运维工作。”李敏说。
2011年,李敏入职国网山东超高压公司后,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训练爬塔、走线等基本操作和提高身体素质上。大负荷、高电压意味着高难度、高风险。开展带电作业时,李敏要爬上至少30米高的铁塔,以最快速度进入电场,同时还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技术动作完成近半小时的精细化操作。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要求作业人员拥有扎实的技术功底和过硬的身体素质。
“要想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就必须不怕苦、不怕累,勤学苦练。”李敏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2年,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举办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山东集训队选拔赛。刚入职半年的李敏报名参加了赛前集训。几十米的铁塔,他白天比队友们多爬七八趟,晚上还主动加学两三个小时。靠着这股苦练的劲头,他获得了第八届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个人第二名,练就了带电作业“快、准、细、稳”的技能。
2017年12月19日,在1000千伏泉乐Ⅱ线的一基铁塔上,一处间隔棒的子导线线夹损坏,如果不及时更换,极有可能导致线路故障。李敏主动请缨,担任等电位作业人员。与同事们认真分析、周密论证后,李敏采用“吊篮法”进入等电位,完成了山东省内首次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带电消除缺陷作业。
▲李敏采用“吊篮法”进行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带电消缺作业
只要有检修任务,李敏就跟着去现场。从事带电作业至今,李敏零失误完成超特高压线路带电检修任务120余次,累计作业时长超500小时。凭借精湛的技术,他已获得全国、中央企业、全国电力行业、国家电网公司以及国网山东电力“技术能手”称号。
2014年,李敏牵头组建国网山东超高压公司无人机巡检团队。为提升操作技能,他刻苦钻研无人机操控技术。2017年,国家电网公司举办首届无人机巡检技能竞赛。李敏带领团队参赛,获得团体第二名,他本人获得个人第三名。
李敏在一次操控中型油动无人机巡检时,无人机由于GPS信号突然中断导致航向偏移,径直向村庄的方向飞去。李敏迅速操作,将油门降到最低,使无人机滑行十几米后安全降落在村庄附近的麦田里。多次处置类似突发事件的经历让李敏认识到,只有让无人机更智能才能满足巡检需求。于是他开启了无人机智能化巡检的技术攻关之路。
2018年10月,李敏带领团队在500千伏聊长线完成无人机自主巡检现场测试,实现无人机一键放飞、自动定位和自主拍照。2020年,李敏和同事创新“一控六机”自主巡检模式,应用无人机喷火、激光除异物、红外测温、倾斜摄影、激光扫描、带电检修等技术,让线路综合巡检效率较人工巡检提升6倍。2021年,李敏和团队成员研究开展无人机机巢巡检,辗转于山东省内各个特高压变电站和密集通道勘查现场,选定4处无人机机巢位置,规划25条巡检航线,推动机巢巡检系统落地应用。通过该系统,作业人员在监控室就能远程操控无人机按指令开展巡检作业。
▲李敏测试“无人机+导线挂架+电动升降装置”带电作业工法
2022年,李敏研发“无人机+导线挂架+电动升降装置”的带电作业新模式,实现上导线“一键升降、地面直达”,省去爬塔和走线时间,用最少的人员、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体力消耗完成等电位作业。
2024年,李敏在国网山东电力两位“大国工匠”王进、冯新岩的带领下,加入“进·新”创新团队,和同事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工作。李敏创新研发“基于无人机的多功能载荷应用装置”,让无人机具备绝缘子零值检测、地线修补等多种检修功能。
在李敏看来,铁塔立在哪里,责任就在哪里。谈到今年的工作计划时,李敏说:“我和同事们正在研发无人机验电、无人机挂拆接地线、‘无人机+机器人’协同作业等新技术,以及氢能大载重无人机等新设备,全力服务线路巡检智能化转型。”
内容来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