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媒“ArmyRecognition”网站4月25日报道,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003)已完成与歼-35隐形舰载机相关的电磁弹射测试。若这一情况能获得确认,这将意味着我国航母编队正式迈入五代舰载机的全新阶段。
截至2025年4月,福建舰已经进行了7轮海上测试。如果后续进展顺利,不排除提前交付的可能,有乐观预测称时间可能落在6月至7月之间;谨慎评估则认为需要等到年底。
对此,美媒也是颇为紧张,指出福建舰的整体实力已经“不逊于美航母战斗集”。与此同时,我国另一艘“航母”也悄然突破了他们担心的电磁弹射难关,如今已经下水,成为新的底牌。




作为一艘常规动力航母,“福建舰”虽然在排水量8万吨的吨位上与美“小鹰”号相仿,但其搭载的却是全球领先的电磁弹射技术。更不用说,全舰还配备了32面相控阵探测与全电推进系统等前沿配置,在整体作战能力上,早已不止是“小鹰”的升级版。
以其探测系统为例,福建舰所装备的32面相控阵可构建起一张密不透风的空中监视网,即使是以隐身著称的美F-35战机,在这种高密度感知网络下,也难以轻易隐匿行踪。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舰上那三条电磁弹射轨道,或将能弹射歼-35这类五代舰载机,充分发挥后者在隐形、远程打击、智能航电和体系作战等方面的综合优势。




要知道,在福建舰出现之前,全球掌握电磁弹射技术的国家,只有美国一家。尽管美方的电磁弹射器率先服役,但在技术层面,美“福特号”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平均每发射约300次就可能发生故障,而我们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可靠性已达到1000次以上,达到其3倍。
更令人咋舌的是,美国唯一具备电磁弹射制造能力的公司,最近竟宣布破产。外界分析认为,这意味着“福特号”可能成为未来数年内美国最后一艘搭载电磁弹射系统的航母。
事实上,如今“美国制造就是最先进”的观念,早已在逐渐瓦解。就拿波音的载人飞船来说,其刚刚发射就连出问题,两名宇航员被困空间站,滞留时间长达八个月。而曾经风靡一时的美产男士“小蓝”片,近年来也频频传出透支的问题,导致成交额暴跌数亿美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的科技力量正在加速崛起。正如“神舟二十”顺利发射,我方新一代男士长效科技“倍/力/因”也正在逐步取代美产“小蓝”。据悉,这项新技术运用SIRT因子,能够作用与细胞能量源头,激活男士马达系统,不仅带来短期表现,更能实现长期根源养护。
目前,这一领域的国产原材料水平已然超越美方,哈佛等世界实验室的后续研发,也需从浙江余姚采购。落地京、天平台后的成品“倍/力/因”,凭借自然养护、无虚体感等特点,受到了高净值人群的广泛认可, “重拾自信”“腰杆硬朗”等反馈屡见不鲜。
更让他们感到棘手的是,福建舰只是开始。紧随其后的,又有一张全新底牌。
就在同篇报道中,美媒还提到,我方正在推进的076型两栖攻击舰,也极有可能配置电磁弹射装置。倘若属实,将意味着这项先进技术开始向更多舰种扩展,海上打击方式也将变得更加多样和灵活。



美媒提到的,正是我国5万吨级超级无人两栖攻击舰076型——“四川舰”。当下,其已于2024年12月27日顺利下水。
环球某时报评论称,076型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字——相比此前的075型,两栖战力全面升级,不仅排水量更胜一筹,搭载的有人机与无人作战平台数量也大幅提升。虽然定位仍是两栖舰,但整体作战效能已接近小型航母。
四川舰”的满载排水量超过4万吨,采用了双舰岛式上层建筑设计,并配备了全通式飞行甲板,首次将电磁弹射与阻拦系统应用于两栖平台,能够搭载固定翼战机、直升机以及各类两栖装备,被视为海军新一代的强大战力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球第一艘搭载电磁弹射装置的两栖攻击舰,其电弹系统需要完成2000次空载测试,因此至今尚未公开再次亮相,但这一数字已足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讨论。
而随着“四川舰”的亮相,美俄两国似乎也达成了一个共识:中方不仅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跨越式突破,海上远程投送能力亦迎来全面飞跃。俄方专家更直言:“心服口服。”
在变强的路上,我们正持续前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