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本号 · 一起思考

作者:徐吉军,新媒体:汉唐智库!

古往今来,世界上诞生了许多强大的帝国。帝国兴衰虽然有内在规律,但是因为自然环境塑造的民族性存在根本差异,因此各大帝国的兴衰呈现出不同的过程和结局。

13世纪蒙古帝国崛起,西征欧亚大陆,征服阿拉伯帝国,击败欧洲联军。1235到1242年,蒙古第二次西征,拔都灭了基辅和波兰。公元1243年,在俄罗斯建立了金帐汗国。金帐汗国包括大体上覆盖今天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统治了俄罗斯两百多年。至今在俄罗斯依然存有大量的蒙古文明的痕迹。俄罗斯本来是一个比较弱小,任人宰割,受西方欺凌的一个民族,但是蒙古人统治后,突然暴起,变得强大,更是征战几百年,成为世界公认的战斗民族。

崛起于地中海,存续千年的罗马帝国先亡于日耳曼蛮族,再亡于奥斯曼土耳其。奥斯曼土耳其崛起后,再度成为跨越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

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压制的整个西欧喘不过气,但在与沙俄较量300年后,最终解体。


自从沙俄扩张到黑海一带之后,俄罗斯与奥斯曼土耳其长期在黑海地区争锋,300多年爆发了10次俄土战争,其中奥斯曼土耳其战败居多。

沙皇彼得一世(1672—1725)在位期间,开始向南寻找出海口,黑海就是第一个扩张的目标。

1695年6月,俄军围攻奥斯曼土耳其的亚速夫城堡,这是俄土为争夺黑海而进行的第一场有规模的较量。

此后,俄土之间为争夺克里米亚半岛进行了一系列拉锯战。

彼得大帝之后没多久,沙俄迎来了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1736年,俄国向奥斯曼土耳其宣战,攻占亚速夫,打进克里米亚,争夺集中在克里米亚西部和西南部沿岸。

1768年,奥斯曼土耳其对沙俄宣战,这是叶卡捷琳娜执政后的第一场俄土大战。1770年,沙俄消灭了土耳其舰队,以拯救希腊和爱琴海群岛的东正教居民的旗号登陆奥斯曼土耳其。1774年,沙俄再次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取得了商船通航于黑海和海峡地区的权利,但沙俄军舰不能通过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

叶卡捷琳娜以保护克里米亚俄罗斯族人的利益为由攻占克里米亚。1783年,克里米亚被并入俄国。

1787年至1791年,爆发了第二场大规模的俄土战争。奥斯曼土耳其战败,正式承认克里米亚归沙俄。

从此,克里米亚和黑海问题始终是沙俄在欧洲的命门。欧洲各国有的选择亲俄反土,有的选择亲土反俄。

1839年,奥斯曼土耳其迈吉德一世登基。

沙皇尼古拉一世(1796—1855)试图占领巴尔干半岛,取得黑海到地中海的出海口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控制权。

1853年7月,克里米亚战争打响。11月,沙俄取得锡诺普海战胜利,奥斯曼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尔面临俄军威胁,于是向英法求助。

沙俄一直试图以同一个宗教来拉拢英法共同对抗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但是,英法不愿沙俄成为欧洲霸主,所以立场左摇右摆。

1854年底,英法向沙俄宣战。1855年,俄军战败,俄国从塞瓦斯托波尔撤兵。

叶卡捷琳娜女王的孙子沙皇尼古拉一世,接受不了克里米亚战争的败局,选择了自尽。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继承大位。

亚历山大二世主动求和,1856年3月签署巴黎和约,退出了克里米亚半岛。

随后,亚历山大二世,开始在沙俄改革农奴制,大大增强了俄国国力。沙俄向欧洲扩张失败,开始向亚洲方向扩张。沙俄轻松抢走大清15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征服了中亚的布哈拉汗国、浩罕汗国以及希瓦汗国,得到了4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77年,沙俄卷土重来,再次攻击奥斯曼土耳其,重新夺回黑海霸权,并占领控制了巴尔干一带,再次成为欧洲霸主。

第一次世界大战,奥斯曼帝国战败。1922年,奥斯曼帝国解体。

奥斯曼帝国的衰亡与沙俄帝国的崛起的进程几乎同步,两大帝国抗衡了300多年,胜利者光芒万丈,战败者尸骨无存。

今天的土耳其,只剩下7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俄罗斯的领土在占领乌东四州后已经高达1720万平方公里,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国。

奥斯曼土耳其为什么衰亡?俄罗斯帝国为什么崛起?

关键就是沙俄从彼得大帝开始就开始了强国改革,还始终不改扩张的基调!

彼得大帝推行富国强兵之策,向北开打北方战争击败瑞典,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向南攻击奥斯曼土耳其夺取黑海出海口。这个国策一直坚持到今天依然是俄罗斯人的梦想。

彼得大帝通过制度、军事、经济、文化的全方位变革,打破俄罗斯的封建停滞状态,使其跻身欧洲列强,核心措施就是以开放心态学习西方先进经验,结合强力手段推行实施。


奥斯曼土耳其的衰落是多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奥斯曼帝国后期仍然依赖冷兵器与封建战术,欧洲已经普遍采用火器,建立了现代化军队。1683年维也纳之战中,奥斯曼军队惨败于欧洲联军,标志着其扩张能力的终结。

此后,奥斯曼帝国在俄土战争等多次冲突中接连失利,领土不断被蚕食。

在政治方面,18世纪开始,奥斯曼帝国腐败严重,官员贪污成风,苏丹的权力被权臣和地方势力架空。地方贵族割据加剧,中央对边疆的控制力下降,导致帝国逐渐陷入分裂。

奥斯曼长期依赖传统农业和亚欧过境贸易,没有发展出工商业。

欧洲为了绕过奥斯曼帝国的制约,开始了大航海时代,通过海路绕开地中海,直接与亚洲贸易,导致奥斯曼帝国的过境税受到冲击,经济实力每况愈下。

到了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奥斯曼帝国因为保守的思想和封建制度的阻碍,没能跟进欧洲的工业化,经济竞争力不堪一击。

奥斯曼统治阶层长期固守伊斯兰传统,轻视西方科学与技术。即使后期尝试改革,也因为保守势力的阻挠而失败。

教育体系以宗教学校为主,科学和技术知识被忽视。印刷术等关键发明未被采纳,知识传播受限,进一步阻碍了社会进步。

奥斯曼帝国在地中海方向面临英国和法国的压制,黑海方向面临沙俄的进攻,可以说就是在对抗整个欧洲。实力不行的情况下,不断丢掉战略要地丝毫不稀奇。

1914年,奥斯曼帝国加入同盟国参战,战败后领土被协约国瓜分,直接导致帝国解体。

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与俄罗斯帝国的崛起,足以成为世界强国的镜鉴!

两大帝国争霸300年,兴衰存亡证明了一个历史规律!

一个强国,一旦失去了向上的势头,就会转而向下。

幻想安稳守成?

从来不存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