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与国竞争到最后就是文化的竞争,生物层面最高级别的竞争是基因竞争,国与国最高层次的竞争就是文化竞争。所以古人说:欲亡其国,先去其史。
在鸦片战争之前,世界围棋的话语权一直都在中国手里。尤其是到了康乾时期,中国围棋达到了巅峰。涌现了以黄龙士、范西屏、施襄夏三大棋圣为代表的中国围棋盛世。彼时的中国,国势也达到了巅峰,国土面积1300万平方公里。乾隆五十九年也就是1794年,中国人口达到3.13亿。周边国家都是中国的附属国。在外国眼中看来,中国是真正的天朝上国,英王特使马戛尔尼勋爵觐见乾隆也不得不单腿跪着。
马斯克说:如果回顾中国的悠久历史,作为一个发明和创造了许多事物的古老国家,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都是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
李光耀说:中国是世界历史的最大参与者。
日本的汉委奴国王金印是汉光武帝赐予的,被日本官方列为国宝;日本的国名是哀求了武则天多年后才被赐予的。
彼时的围棋规则是由中国制定的,座子制,还棋头,数子。补充一下,数目制也在唐朝流行过一段时间,后来被放弃了。
在人类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期内,和中国隔绝就相当于和世界隔绝,欧洲大航海的起始也是要绕开奥斯曼帝国通过海路打通和中国的贸易。
江户时期,日本围棋改变了规则,废除了座子制,改用了数目制,涌现出了道策、丈和、秀策三大棋圣。日本围棋开始快速崛起,围棋的话语权转到了日本人手中。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开始了自己长达近200年的强盛之路。
琴棋书画是中华文明最主要文化符号,棋指的就是围棋。我们都知道“棋运兴,国运兴;国运兴,棋运兴”的辩证关系。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辩证关系?
因为一个国家的振兴,必然会出现文化振兴。文化振兴才能让国家真正振兴。通俗说就是:围棋代表了一种高质量的教育。在中国很长时期内,围棋都只是极少数高层次的知识分子才能掌握的。普通大众是没有能力和机会学习围棋甚至接触围棋的。不要说很早,就拿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段时间来说,能接触到围棋的都不是一般的家庭。聂卫平掀起了第一波围棋热,绝大多数都是大学生。而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是含金量响当当的天之骄子,都不是现在普通的985、211学生可比。
围棋的普及实际是中国教育高质量的普及,围棋是高质量教育的风向标。
日本围棋巅峰时期有1200万围棋人口,现在只剩下了不到200万。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社会出现了一代被称之为“平成废柴”的大量沉溺于爱情动作片、二次元的不求上进的躺平一族。
这才是“棋运兴,国运兴”的核心逻辑所在。
日本失去了围棋话语权之后,走向了30年的衰弱。韩国在九十年代获得了围棋话语权之后,一跃成为了发达国家,创造了汉江奇迹。
韩国的帝国支柱三星和LG公司连续举办三星杯和LG杯世界围棋大赛30年,这两项世界大赛奠定了韩国世界围棋霸主的地位,韩国也将围棋话语权牢牢把控在手里。
但面对中国围棋的崛起,韩国越来越有些力不从心了。所以韩国棋院就准备改变规矩。
从现在AI的数据来看,座子制规则下的范西屏施襄夏的水平,和2000之前的超一流棋手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例如在中盘战斗数据中,范西屏和柯洁就不相上下。
如果不改变规则,不废除座子制,日本棋手很难战胜中国棋手,战胜不了中国棋手,怎么获得话语权?
现今围棋世界存在的数子制、数目制、应氏规则,之所以难以统一,关键就在于谁制定规则,谁就掌握围棋的话语权。
但无论是哪一种规则,中国围棋的厚度都体现出了碾压性的优势和无法战胜的潜力。
所以韩国棋院就将改变规则的思路放在了棋盘外,也就是将主动权交给了自己的裁判。这是人类围棋史上的破天荒的大事件,之前围棋对弈都是在棋盘上决胜负的,而韩国要改在棋盘外了。
作为和韩国争夺世界围棋霸主地位的中国围棋,必须要做出反击。
往小里说是为了捍卫本国棋手的合法权利,往大里说是为了捍卫中国的围棋事业,往长远说是为了捍卫围棋这项高雅的文化运动。
中国举办的世界围棋大赛,一年一赛的出现短命,两年一赛的间隔过长,这很不利于树立中国围棋的形象和持续的影响力。
衢州烂柯杯和北海杯每年一赛,政府主导开始走向了前台。可以预见,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巨头企业来举办世界围棋大赛,目的就是保持大赛的连续性和一贯性。
这背后,是中国数代人呕心沥血前赴后继要实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要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