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误会,巴萨和国米的欧冠首回合比赛,非常干净,没有任何值得大书特书的误判。双方都把精力放到比赛本身,所以节奏流畅,全程无睡点。只有这样,才能诞生6个精彩的进球。很多人都把这场比赛和上赛季皇马曼城那场3:3相提并论。两者相比,精彩程度不相上下,但不同的是,半决赛比四分之一决赛,分量更重一些。
说实话,虽然有人预想到国米会在巴萨的主场做一些令人惊奇的事,但比赛开场还不到1分钟,国米就能取得进球,这样的闪电操作,的确令人咋舌。而且,不到20分钟2:0领先,也让人提前嗅到了国米晋级决赛的可能。能在巴萨的主场打进3球,这样的球队,配得上一个决赛名额。而且,从某种程度来说,国米是有点克巴萨的,尤其是精致的反击,最让巴萨害怕。早在22到23赛季,国米就曾在客场3:3打平巴萨。
所以,这场比赛,如果说双方都有遗憾的话,显然,国米的遗憾指数更高。毕竟,巴萨从落后到扳平,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而国米则是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关于这场精彩的比赛,我相信可以解读的新东西已经不多了,因为全世界肯定铺天盖地反复分析亚马尔是多么灵动,拉菲尼亚的世界波是多么震撼,以及,索默做出了多少次精彩扑救。今天我刻意避开这些,直指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3:3,不是4:3。
对,我说的就是姆希塔良那个被吹掉的越位球。
当时,比分是3:3,第75分钟,国米打出反击,姆希塔良接队友右侧贴地传中,轻松将球打进。不过边裁第一时间举起了旗子,示意越位。
不过,说实话,仅凭肉眼,很难在第一时间确凿认定越位,所以,必须要VR介入,进行确定。
最终,这个球的确越位了,所以,4:3不存在,还是3:3。
首先说明一下,我对这个判罚没有任何异议,根据复盘划线画面,这个球的确是越位。但看画面,姆希塔良真的是只越了半个脚面啊。说实话,要是没有VR,这个球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好球成立。历史上,有那么多决定性的进球,越位的程度远高于这个球。
这就涉及到VR应用于足球比赛的最大弊端了。以前,说起越位,我们总爱提一个词,毫厘之间。有时候,毫厘之间,可判可不判的越位,直接就算进了。但VR的应用,就是最大限度地排除争议,你不是可判可不判吗?那么我就用科学技术,告诉你一个唯一的,标准的答案,以免你陷入模棱两可的挣扎中。
科技当然可以提供准确,但同时,也让一些人性化的元素彻底流失。精准的科技面前,没有毫厘之间的说法。如果你说姆希塔良只不过越了半个脚,可以不算越位,但问题又来了,那么,什么才叫越位?如果说越了10公分不算,是不是可以继续细化,5公分算吗?1公分算吗?
动用了科技,就等于树立了权威。而权威,有时候是最没有人性的,说一就是一。而这,就是VR最大的弊端。
最后强调一下,我是绝对支持VR技术应用于足球比赛的。只不过,任何事,有利就有弊,但利大于弊,所以可以继续执行下去。而姆希塔良这个越位球的判罚,就是其中的弊。只能去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