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俄乌战争进入第4个年头。特朗普政府为了腾出手对付亚太,正疯狂施压乌克兰接受“割地求和”方案。白宫的算盘很清楚:让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州归俄罗斯,换得停火协议,然后把资源转向围堵中国。可就在特朗普以为胜券在握时,德国突然跳出来搅局——4月27日,德国明确反对“以领土换和平”,甚至暗示要给乌克兰提供“金牛座”巡航导弹。这一记耳光打得响亮,直接让普京和特朗普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特朗普的如意算盘打得叮当响。他一边要求普京停火,一边逼着泽连斯基割地。4月27日,特朗普在媒体面前得意洋洋地宣称,泽连斯基已经“准备好放弃克里米亚”。这话听着刺耳,毕竟泽连斯基之前可是拍着桌子说“绝不承认领土变更”。但特朗普的逻辑很现实:乌军在前线被俄军压着打,反攻计划一拖再拖,泽连斯基要是不妥协,美国的援助就断供。这种赤裸裸的威胁,让泽连斯基不得不低头。

可泽连斯基心里清楚,割地求和就是饮鸩止渴。乌克兰宪法明确禁止放弃领土,民众也绝不会接受“丧权辱国”的协议。更关键的是,俄军还在顿巴斯前线猛攻,别尔哥罗德的乌军被包围,这个时候谈割地,等于把乌克兰的未来亲手交给普京。泽连斯基不是没想过反抗,他到处游说欧洲国家,希望得到更多支持。可英法的反应让他心寒——英国直接放弃派兵计划,法国马克龙也改口说要“修复与俄关系”。欧洲的绥靖主义抬头,让乌克兰成了孤家寡人。

就在泽连斯基走投无路时,德国突然站了出来。4月27日,德国公开反对特朗普的提议,称“割地求和等于投降”。更劲爆的是,德国总理默茨支持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巡航导弹。这种导弹射程500公里,能穿透6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克里米亚大桥在它面前就是纸糊的。俄罗斯急眼了,直接警告德国:“敢给导弹,就视为参战!”但默茨根本不吃这一套,他放话:“乌克兰必须摆脱防御,主动出击!”

德国的转变让人意外,但背后的逻辑很清晰。默茨所在的联盟党刚赢得大选,急需在国际舞台上刷存在感。而德国工业界早就受够了能源危机,他们希望通过支持乌克兰削弱俄罗斯,重新夺回欧洲主导权。更重要的是,德国军工企业盯着乌克兰的重建市场,提供武器既能赚外汇,又能提升影响力。这种“一箭三雕”的买卖,默茨当然乐意干。

不过,德国的高调也带来了风险。俄罗斯可不是吃素的,一旦“金牛座”导弹真的炸了克里米亚大桥,普京很可能直接对德国发动网络攻击或能源制裁。德国国内也有反对声音,极右翼政党“选择党”大骂默茨“将德国拖入战争”。但默茨铁了心要赌一把,他甚至联合英法,打算组建“志愿联盟”,直接派兵保护乌克兰。这种架势,让普京不得不重新评估局势。

特朗普这下坐不住了。他原本以为欧洲会跟着美国走,没想到德国突然反水。更尴尬的是,泽连斯基借着德国的支持,开始硬气起来。4月26日,泽连斯基在梵蒂冈与特朗普会晤时,直接要求“全面无条件停火”,还点名要北约加大对俄施压。特朗普气得直拍桌子,但又不敢真的断供,毕竟美国军工复合体还指着乌克兰战争赚钱呢。

现在的局势就像一场赌局。普京在前线猛攻,试图扩大战果;特朗普在背后施压,想尽快抽身;泽连斯基在刀尖上跳舞,既要保命又要保领土;默茨则在赌桌上加注,想重塑欧洲格局。最关键的变量,就是德国的“金牛座”导弹。如果导弹真的交付,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俄乌冲突很可能升级为欧洲大战。但如果德国退缩,乌克兰就只能任人宰割。

这场战争的结局,或许就取决于默茨的一念之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普京和特朗普都高兴得太早了。德国的强势介入,让这场博弈变得更加复杂。而乌克兰的命运,也将在大国的角力中,迎来最关键的转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