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柴堆里丢进了一把火,随着“克什米尔恐袭事件”的持续发酵,印巴这对老冤家已经彻底摆开架势,在边境大打出手。和过往的军事冲突不同,在此次危机中,印度直接以“断水”等极端措施打压巴基斯坦,这让地区安全局势进一步恶化。4月28日,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更是首次指控印度正在发动一场“低强度战争”,并称已掌握印度计划袭击巴基斯坦多个城市的证据。而就在两国关系最紧张的时候,莫迪授予了印军“完全的自主行动权力”,这意味着面对巴基斯坦,印军可以自己决定开不开火。

与此同时,他也表示此次枪击事件可能引发两国“全面战争”,并强调巴铁军队已经全面做好准备。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印巴剑拔弩张之际,巴基斯坦多家媒体报道了“一架运-20运输机飞往巴基斯坦南部”的新闻。可以说,印度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印巴是宿敌,因为宗教、民族、主权等因素,双方长期对立,克什米尔地区更是双方军事冲突的焦点。从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来看,印度显然要强于巴基斯坦。因此,对于主动挑起争端的印度,巴基斯坦的回应既保持了强硬姿态,也保留了克制。巴方防长阿西夫就曾表示“不想挑起冲突”,但也补充提出“若印度攻击,反击将更猛烈”。尤其是在事态升级后,巴方多次通过核威慑向印度施压。从地缘政治视角看,克什米尔问题始终是印巴关系的“火药桶”。

特别是近年来,印度通过取消该地区自治地位、加强军事管控等举措,持续激化矛盾,而巴基斯坦则支持当地分离势力进行战略牵制,此次枪击事件也将这种代理人战争模式推向临界点。在军事部署上,印巴双方从边境交火到战略物资投送,都在紧锣密鼓地为战争准备。特别是印度军方,不仅向查谟-克什米尔增派3个山地师,其战略打击力量“烈火-5”导弹部队也进入待命状态。巴方则紧急升级边境雷达预警系统,并调整“枭龙”战机部署至前线机场。除了常规军事力量之外,印度和巴方均重新开放地下核设施。一旦矛盾激化到顶点,两个核大国真有可能打开“潘多拉的魔盒”。



对于印度来说,虽然摆出了强硬的姿态,也得到了美国、以色列的军事支持,但还是面临外交冒险与国内压力交织的战略困境。一方面,莫迪急需通过外站来巩固其“强势反恐”的政府形象,毕竟,自2024年大选以来,印度的经济改革步履艰难,国内矛盾持续激化。与此同时,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印度也希望借西方对华遏制的态势,换取其对南亚扩张的默许。在这个前提下,大国的一举一动无疑牵动着印度军政高层的神经。

此次运-20战机突然出现在巴基斯坦境内,无疑引发了印度方面的焦虑。虽然说中方一直有大国担当,从不干涉他国内政,也不参与各种局部战争和地区矛盾,但中巴毕竟是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对巴基斯坦在军事、经济、外交上的帮助有稳定的根基。正如巴铁防长所说,一旦印度“入侵”巴基斯坦,中方绝不会坐视不管。当然,从大局出发,中方自始至终都坚持希望通过调查和谈判解决印巴争端,呼吁双方保持冷静,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与此同时,联合国安理会也已就克什米尔问题召开闭门会议。目前,在克什米尔边境线,印巴双方虽然保持着有限摩擦,但尚未升级到全面战争。有大国制衡,再叠加核威慑平衡,双方都不愿意铤而走险,鱼死网破。



从根本来说,印巴危机本质还是“危机常态化”下的威慑竞赛。巴方通过高调预警,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博取国际同情和大国支持,而印度则试图以军事高压迫使巴方让步。 2019年印巴空战的案例历历在目,如今南亚上空再次弥漫硝烟气息,各方更需保持冷静。毕竟,威慑的真正价值不在于使用武力,而在于为外交解决创造空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