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市平谷区将10万亩平原生态公益林和50万亩山区生态林的传统林业资源,转化为中医药产业经济动能,积极促进林、药、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了道地药材的“平谷样本”。



2025年4月26日,专家和平谷区相关部门领导在北京市平谷区大兴庄镇陈良屯村一处牡丹种植园调研。

平谷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道地药材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走进平谷区小东沟路的峨嵋牡丹园,这里游人如织,成了“网红打卡地”。园内的牡丹与芍药竞相绽放,游客们在花间载歌载舞、挥毫泼墨。“林药+文旅”的跨界盛宴,让牡丹、芍药产业破圈生长。

峨嵋牡丹园所在的林下经济核心区,是北京嘉沐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林药旅融合”示范项目。项目负责人王彦芳介绍,自2019年至今,该公司先后在当地3个乡镇的10个村,种植牡丹、芍药达1810.22亩,不仅为当地上百名村民解决了就业难题,每年还为村集体增收近30万元。



2025年4月26日,两名园林技术员在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镇峨嵋山村一处牡丹种植园查看牡丹花瓣生长状况。

中国经济林协会牡丹产业分会专委会主任委员、首席科学家李育材说,平谷区独特的气候与土壤条件为牡丹和芍药种植提供了天然优势,使得这里产出的药材品质上乘,药效显著。

目前,平谷区不断加强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紧密合作,积极推动林药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培育,在广袤的桃园下发展林下牡丹、芍药种植,形成了“树上桃、林下药”的立体景观,开辟出生态种植、观赏旅游、药材加工的复合型经济新空间。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助理研究员王红阳介绍,平谷区抓住打造农业中关村、开建117个博士农场建设契机,加强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的合作,该中心已在平谷区建立了多处中药材生态种植示范基地,推广种植中药材种类达80余种,助力平谷区打造高端道地药材供应基地。

平谷区园林绿化局局长于清德介绍,2024年,平谷区已发展中国中医科学院授牌的中草药生态种植示范基地5家,投入资金4700万元,林下种植中草药5300亩,其中包含芍药、牡丹、黄精、地黄等多种中药材植物,带动了近千人就业。

王辛庄镇500亩板蓝根标准化示范基地,依托弱碱性士壤与智能滴灌技术,板蓝根靛玉红含量达0.35%。峪口镇东樊各庄村,创新“桑枝食用菌-蚕沙沼液-桑园有机肥”循环模式,种桑养蚕1000多亩,拥有桑叶、桑枝、桑椹、桑椹文武膏等品规。



2025年4月26日,村民在北京市平谷区大兴庄镇陈良屯村一处牡丹种植园内为牡丹除草。

“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的模式,带动了众多村民参与套种药材,“乔木-灌木-草本”的立体种植,使土地利用率提高到40%。而旅游业的融入,更是为平谷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参观药材种植基地,了解药材的种植、加工过程,亲自参与药材的采摘,体验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平谷区政府主管负责人介绍,平谷区目前正以“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为依托,吸引饮片厂及制剂中心等优质中医药企业落户平谷,培育药食同源示范企业,开发药食同源产品,不断丰富中成药、中药饮片、药食同源食品饮料等相关产品供给,实现生态种植产品价值提升,为中草药种植产业赋能。与此同时,平谷区将致力于加速中药材与乡村旅游、生态建设、健康养老等融合发展,打造金海湖、轩辕庙遗址、丫髻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等20个“中药+康养旅游”示范项目,推出5条北京城区至平谷双向联动精品中医药旅游线路,从赏药花、闻药香、洗药浴、饮药茶、吃药膳入手,体验“药山花海”美景,让游人充分体验平谷区的生态、产业、旅游于一体的魅力。



2025年4月26日,一名书画爱好者在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镇峨嵋山村一处牡丹种植园写生。

|光明日报客户端

记者|郭俊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