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鹏飞,是贺龙元帅独子,也是新中国开国十大元帅的后代中走上大军区副职岗位的唯一者。

1944年9月,陕北久旱,突降大雨。

伴随瓢泼大雨,延安医院传来一阵响亮的婴孩啼哭声。

毛主席闻讯,高兴地拿起电话,操着一口浓厚的湖南口音,给同为湖南老乡的贺老总打去电话,恭喜他半百得子。

贺老总闻言,笑得眉毛眼睛嘴巴都成了月牙形,第二天就骑上大黑马,回了延安。



这一年,贺老总已年近半百,而这个孩子,是贺老总的独子。

贺龙总出身旧军队,独立创建一个军,革命转入低潮之际,他毅然奔赴南昌,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所率部队成为南昌起义的主力,连蒋介石都一直很疑惑,贺龙为什么好端端的军长不当,去参加南昌起义?

而就在之后残酷的战争中,贺老总先后失去两任夫人,长女贺金莲因国民党迫害死于狱中。

1942年贺老总与薛明结婚时,除有前妻蹇先任生下的女儿贺捷生外,膝下尚无男孩。

也正因如此,老战友们对贺老总的长子也都很稀罕。

曾经给贺老总当过警卫员的贺炳炎率先抢占先机,要给孩子起名字,他说:“我的儿子就是打雷时生的,所以叫雷生,贺老总的儿子是下雨时生的,就叫雨生好。”



旁人听了,七嘴八舌,也贡献了不少名字,最后总结,似乎都不如“雨生”,于是决定孩子大名就叫“雨生”。

至于孩子的小名,就跟贺老总的名,叫“小龙”。

可曾与贺老总一起开辟了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关向应却不答应。1941年,因早年坐过敌人监狱,出狱后又长期征战奔波沙场,积劳成疾,关向应回到延安接受治疗,1943年时病情突然恶化。

病中的他也为这个孩子起了个名字,叫贺鹏飞。

当时,为保证他的健康,毛主席和党中央特批准,每天专门给他供应一定量的牛奶。

但自贺老总的儿子出生那天开始,他就拒绝吃供应给他的那份奶粉,无论护士怎么劝,他都不喝一口,最后都留给了薛明母子。



自感不久于人世的他,觉得自己再喝牛奶也是浪费,而薛明母子更需要。

1946年7月21日,关向应终因多年积劳,抵抗力丧失,病情恶化,在延安逝世。

自此,如同一面旗帜上的镰刀斧头密不可分的“贺关”只剩下了贺老总。在关向应的追悼会上,贺老总情难自抑,在念悼词中间悲痛大哭,只能请他人代读。

追悼会后,贺老总即对妻子说:“儿子不要叫雨生了,就叫鹏飞吧!”

从此,贺鹏飞这个名字就保留下来。而关向应之所以取“鹏飞”二字,也别有深意,因为贺老总最崇拜的民族英雄便是岳飞,而岳飞字鹏举,从其名和字中各取一字,便组成了“鹏飞”。

新中国成立后,贺老总担任西南军区司令,1954年大军区撤销,贺老总调北京工作,贺鹏飞也和母亲还有两个妹妹一起到了北京。



而尽管贺鹏飞是贺老总年近半百得的独子,但贺老总从不曾娇惯。

1956年,贺鹏飞进入北京市男四中读书。

为了增强体质,磨练意志,贺老总让贺鹏飞学会了骑马、骑车、开摩托,还特地让他学打铁。

也因如此,贺鹏飞的体育成绩很不错,还担任过班里的体育主任。

不过期间,因为踢足球,贺鹏飞曾腿部骨折。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孩子骨折,一般家长都会为孩子争取到足够的休养时间,但贺老总当时却只让儿子休息了一个星期。

一个星期后,贺老总就安排打着石膏的贺鹏飞去上学了,但他还不允许儿子坐自己的专车,于是就在街上包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每天负责接送贺鹏飞上下学。贺鹏飞就那样拄着拐杖坐在三轮车上,全然没有因为是元帅的儿子觉得不自在。

有心疼鹏飞的老战友觉得贺老总有点不近人情,贺老总却道:“他本就是普通一员,再说,正好借机让他受到磨炼,将来也好独当一面,把未来的路走得更好。”



1962年,贺鹏飞高中毕业,按当时的规定,他本可保送哈工大,但贺老总坚持要他靠自己的真本事上大学。

结果,贺鹏飞第一次报考清华大学失利,没能考上。

当时他眼巴巴地等着父亲出面帮忙,却被父亲告知:“要想实现人生理想,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努力,再没有第二个途径。”

父亲的这番话,彻底断了贺鹏飞的念想,但就在这时,令他没想到的是,父亲竟然为他亲自去了一趟清华大学,找到了校长,了解了学校的招生政策。

原来这一年,由于考生数量激增,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提高了。

搞清楚情况后的贺鹏飞,不敢再心存侥幸,在清华附中刻苦复读一年后,终如愿以偿考上了清华大学。



1964年,贺鹏飞进入清华大学机械系学习,次年入党,毕业后,曾先后进去甘肃武都汽车修配厂和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北京分公司工作。

1977年,贺鹏飞到部队工作,先后任总参装备部综合计划处参谋、副处长,总参装备部副部长、部长。

生于烽火中,长于硝烟里的贺鹏飞,终于实现了父亲30多年前在战场上的那句“长大了当兵”,但贺老总已经离开了人世。

1988年9月,贺鹏飞被授予少将军衔。



1992年,贺鹏飞调任海军副司令,分管装备建设工作,1994年又晋升海军中将。

也就是在海军副司令任上,他一手操盘了中国第一艘服役的航空母舰——辽宁舰前身“瓦良格号”航母的引进事宜,为海军装备建设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时苏联解体后,为弥补财政支出,继承了庞大军事遗产的乌克兰开始低价出售大量武器产品,其中就包括“瓦良格号”航母。



而我国海军内部当时对于购买“瓦良格”号航母,普遍持反对态度,贺鹏飞却力主引进,并建设性地提出:“哪怕不能立即建设航母战斗群,也应该先把船买过来进行研究学习,进而为将来的发展做准备。”

后来海军内部最终没有通过此事,不肯放弃的贺鹏飞便找到了爱国港商徐增平先生,并将投标任务交给了他,最终徐增平竞标成功,后续几经辗转,航母终于成功抵达中国大连港。



只可惜,就在此之前,2001年3月28日,贺鹏飞将军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逝世,年仅55岁。

将军英年早逝,对党和军队的建设,对家乡人民都是重大损失,但他不负父辈期望,同父辈两代人的奋斗,将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