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乌矿产协议签署
靴子终落地,美乌矿产协议已签署。
据多家媒体报道,美国财政部周三宣布,美乌正式签署协议,成立“美国—乌克兰重建投资基金”(United States-Ukraine Reconstruction Investment Fund)。此举不仅彰显美方对乌克兰自俄罗斯全面入侵以来在军事与物资援助上的承诺,也象征两国将携手投资、加速乌克兰经济重建。
同一天,乌第一副总理兼经济部长斯维里坚科在社交媒体上透露,根据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与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达成的协议,她与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共同签署了《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即此前各界所称的“矿产协议”。
根据协议,美国财政部与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DFC)将在总统川普领导下,与乌克兰政府合作推动基金治理与实施。
美国财政部长史考特‧贝森特表示:“感谢川普总统推动持久和平,我很荣幸宣布双方签署这项具历史意义的经济协议,正式启动重建基金。”
贝森特说的“任何资助或供应俄罗斯战争机器的国家或个人都不能从乌克兰的重建中获益”这句话,意味深长。
美乌双方均表示,将加速启动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经济伙伴关系,促进两国长远合作与发展。
该协议被视为川普政府推动俄乌停火谈判的配套方案之一。华府官员先前曾警告,若和平谈判未在短期内取得进展,美方将退出调解努力。外界认为,若协议顺利签署,将有助于稳固美方对乌克兰的支持,在外交层面为推动停火创造更有利条件。
乌克兰总理什梅加尔表示,协议签署后,乌美两国还将进一步签订两项技术性协议,以细化基金的设立与资金运作机制。
克里姆林宫周三表示,俄罗斯总统普京对通过外交方式解决俄乌冲突持开放态度,并正在与美国进行密切合作,但由于这一冲突十分复杂,华盛顿所希望的快速进展难以实现。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说:“我们明白华盛顿愿意在这一进程中迅速取得成功。但乌克兰战争的根源过于复杂,一天内无法解决。”
佩斯科夫发表上述言论后,乌克兰外长安德烈‧西比哈表示,如果俄罗斯参与无条件停火,乌克兰愿意进行任何形式的和平谈判。
看来,川普和泽连斯基15分钟的会晤取得了积极成果。
外界好奇,川普与泽连斯基场边谈了什么?
2位消息人士告诉Axios,泽连斯基把握这15分钟,敦促川普对俄罗斯总统普京采取更强硬立场,并且优先要求停火。
消息人士透露,泽连斯基告诉川普,除非他施加更多压力,否则普京不会让步。一名消息人士表示,川普答称自己可能不得不改变对待普京的方式。泽连斯基还推动川普回到他最初提议,即乌克兰接受、但俄罗斯拒绝的无条件停火作为和谈起点。一位消息人士称,川普似乎同意。泽连斯基告诉川普,他并不怕做出让步来结束战争,但需要足够强大的安全保障,川普则在对话时要求泽连斯基尽快签署美乌矿产协议。
二、欧洲援乌“志愿者联盟”难产
随着美乌矿产协议的签署和俄乌双方的表态,持续了三年多的俄乌战争将进入一个新阶段。而随着俄乌战争延宕不决,英、法两国主导的“志愿者联盟”也构想逐渐成形,目标是在未来实现某种形式停火后派遣多国部队进驻乌克兰,以稳固战后局势、防止俄罗斯再度侵略,并协助乌军重建。
不过,尽管该联盟名义上有30余国参与,实际承诺派兵的国家屈指可数,连最初设想的25000人兵力也难以凑齐,距离英方理想中的64000人更显遥不可及。
欧方官员警告,即便最低限度的25000人驻乌任务,要在当前部队紧张、自身防务吃紧的背景下达成,也得“拼一回”。更别说若考量轮换与持续部署的需求,实际动员总数可能高达25万人。
目前,英、法最可能采取的方式,是在乌克兰西部部署训练部队,避免直接介入前线交火,侧重支援、协训、情报与防空等间接防卫任务。法国已表示可能派出5000至1万人,而英国则表态愿意派遣最多1万人,但实际成军规模仍高度依赖其他盟国的响应与支援。各国的保留,除了军事资源不足、后勤负担巨大,还涉及对与俄罗斯直接冲突的担忧。目前,美国尚未明确承诺提供“后盾”,而北约内部也未就派兵达成一致,使得英法的构想显得前景未明。
立陶宛国防部长直言,面对俄罗斯庞大的常备军规模,若欧洲连6万兵力都凑不齐,那就不是“看起来很弱”,而是“本来就弱”。在这样的现实下,“志愿者联盟”虽名声在外,但要成为战后乌克兰安全保障的核心支柱,仍面临战略目标模糊、兵力短缺与政治共识难求的多重挑战。
全世界都看明白了,欧英就是忽悠,希望泽连斯基别再上当了。
三、印巴大战在即,以色列全力支持印度
4月29日,因应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战火,印度总理莫迪召开了一次特别紧急会议,或者说是战争动员会议,其中包括了印度政府的内政部长、国防部长、外交部长、财政部长和国家安全顾问等。印度一名政府高层人士告诉法新社,印度总理莫迪授予军方“完全的行动自由”以回应克什米尔恐攻事件。
有一种技能叫脣语,能从一个人说话的嘴型读出他在说什么。有人说他从印度官方对外放出的这一小段视频中读出了印度总理莫迪和他的幕僚在会议上的对答。莫迪先问:“有什么(军事)选项吗?”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回答:“您只要告诉我开始的日期和时间就行了。”然后国防部长问:“巴基斯坦投降后,我们要把这么多战利品放到哪里?”莫迪回答:“把它们交给巴基斯坦的俾路支解放军和阿富汗。”
而这次紧急会议后,莫迪对外说了一句话:“恐怖分子将被彻底铲除”。
如果这些还不能让您感受到国际战争即将开打的紧迫感,一个最说明情况紧急的佐证就是媒体表示:从28日开始,美国、英国、澳洲等国的外交官,已经开始把驻巴基斯坦外交官的家属从巴基斯坦紧急送回国,不是印度啊。
不过,话说回来,之前,连巴基斯坦军方高层的家属都逃往伦敦了,兄弟铁不铁,都是大难临头各自飞了。而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今天,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突然住院了,这让人有点无言。
这场印巴战争危机还引发了国际社会的站队!其中以色列公开表示支持印度,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有必要建立一个志同道合的国家联盟”,还强调”我们支持印度的自卫权”。以色列特使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揭露加沙的哈马斯领导人在2023年10月7日袭击以色列之后,曾被邀请前往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这让以色列知道要和谁“团结一致”,和谁“志同道合”?
而印度能获得以色列的支持非常关键!别看印度是大国,以色列很小,但在反恐作战经验和常规军事技术上,以色列做印度的大哥是绰绰有余。据透露,印度已经在克什米尔地区部署了以色列的Heron无人机,用于监视和情报收集,以色列就是用这种无人机在国土边境巡逻、进行反恐作战的。而印度和巴基斯坦有漫长的边界线,以色列的铁穹等防御系统,才是印度大城市如今最需要的防空系统。
而巴基斯坦最近的军事部署也让人怀疑,是不是在和加沙的哈马斯“偷师”,最新视频中发现:巴基斯坦军队正在自己一侧不同区域的平民区里部署坦克等重武器,这和哈马斯在居民区部署火箭的策略异曲同工。一旦印度军队进行打击,一定在国际上又有一堆人哭着喊着骂印度以平民为目标的所谓“恶行”了。
对于印巴之间一旦开战的未来结果,其实从印巴历史上在克什米尔的四次战争的结果也能看出大致脉络。1948年第一次战争后,印度占领了克什米尔三分之二的土地。1965年第二次算是巴基斯坦在战争中输得不太惨的一次。1971年第三次战争发生在当时的东巴基斯坦(也就是现在的孟加拉地区),巴基斯坦的结果更惨,印度大胜,东巴投降,巴军9万军人投降,东巴从巴基斯坦中分离出来建立了现在的孟加拉国。1999年又是巴基斯坦先动手,结果最后巴基斯坦撤军,印度再次获胜。
在印巴边境紧张的同时,印度国内明显是借助这次印巴冲突,对穆斯林采取强硬措施,发起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拆除行动”,而被拆除的巨型贫民窟中有超过4,000名从孟加拉来的非法移民被拘留,印度当局一次出动大量警力、100多台推土机和车辆展开行动,场面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