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上午,在福冈市博物馆举行的人气动画《鬼灭之刃》特别展中,一起突发事件打破了展览的平静氛围。


一名28岁的中国籍女性因试图一次性购买大量限量缶章(徽章),被工作人员制止后情绪失控,疑似对45岁的女性工作人员实施暴力,最终被警方当场逮捕。


所谓“缶章”(日语:缶バッジ),即“金属徽章”,是一种用金属与塑料材质制成、带有角色图案的小圆形纪念品,在日本ACG文化中极具人气。其价格通常不高,单价在300~600日元之间,却因图案精美、种类繁多、限定发售等特性而具备收藏价值,尤以“随机盲包”形式销售者更为热门,常见于各类动画、漫画、偶像展会现场。


这起事件发生在福冈市早良区的市立博物馆内,正值展览「柱展-走向无限城」吸引大量粉丝前来朝圣。作为展览的一大亮点,主办方推出了“会场限定”的缶章商品,受到热烈追捧。


本次事件中这名女子试图包圆所有缶章,显然触及了限购制度的底线。工作人员在依据规定婉拒其请求后,双方发生了短暂的争执。

根据警方通报,当时女子并未立刻离场,而是不断要求购入,态度变得激动。工作人员随后要求其离开现场,女子则疑似失控,用肘击对方后背,并连续两次用身体冲撞女方。

现场有其他工作人员目睹整起过程,随即拨打110报警。警方迅速赶到现场,将这名女子以“涉嫌暴行”的理由当场逮捕。


据悉,该女子并非游客,而是居住于福冈市西区的公司职员,国籍为中国。面对警方询问,她否认有攻击行为,仅表示“可能是身体不稳,碰撞属于意外”,目前仍在接受调查中。

日本网友纷纷吐槽:


“中国倒卖贩子对限定品的抢购,真的希望能加强对策。他们什么都抢,而且是成群结队地行动,一旦这些商品正常上架销售,就完全招架不住。"


“在博多,有一个经营着把这种商品销往中国国内市场的公司的中国年轻男性,他用公司经费买了奔驰。当然,这并不违法什么的,不过我想这位女性也是委托了那种公司进行购买的。我以前听说过,日本各地的城市里都有这种应该叫做“黄牛”的人存在。”


“在东京也引发争议的中国代购问题,实际上,大多数买手只是按照幕后主使的指示行事,甚至连所购商品中角色的名字都不知道。如果买不到东西就领不到日薪,因此常常情绪失控地大声叫喊,甚至闹事。虽然会场安排了专门应对混乱的安保人员(这些人是专门应对各类活动中失控行为的壮汉),但他们往往不敢制止男性,却对女性动粗,行为非常恶劣。希望有关方面不仅能严肃处理,也能从根本上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与其说是在日本国内倒卖,他们更像是专门面向海外市场转卖。因为在海外本就难以入手,所以价格往往被炒得更高。如果只关注日本国内的二手平台,那根本没用。说不定在海外的亚马逊或大型电商平台上,他们早就堂而皇之地挂着卖了。这些人为了赚钱毫无底线,手段贪婪且效率极高……而对国外那些富人来说,花这种小钱根本不当回事。”

在“周边经济”日益火爆的日本像《鬼灭之刃》这样的现象级IP,其限定商品往往拥有极高人气,也容易引发排队、抢购,甚至人为冲突。而本次事件也再次引发人们对“限购制度”有效性与展会现场管理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日本展会文化对海外游客尤其是代购客群的吸引,诸如“限定周边被扫空、本地粉丝无货可买”的现象屡屡发生。


主办方既想借全球粉丝带动经济,又要面对资源分配不均带来的口碑风险。这种“热爱”与“生意”间的界限,正在变得愈加模糊。

文化交流的现场原应成为彼此理解与欣赏的场所。事件中的个人行为虽不应代表任何国籍,但它提醒我们在跨文化的公共空间里,尊重规则与他人,是每一个参与者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希望通过此事件引以为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