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如约而至。作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国家队、主力军,本届中国铁塔以“共铸新质,智擎未来”为主题闪亮登场,展台设置了信号升格、宽带海峡、应急保障、低空经济等6大展区,全方位展现公司在落实“信号升格”“宽带边疆”战略及服务政府治理和民生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实践案例。
宽带海峡,网络保障有一套
步入中国铁塔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蓝绿相间的椭圆形沙盘,展示着本届峰会的重头戏之一——宽带海峡。
众所周知,福建省毗邻台湾海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台湾海峡已经国际航运枢纽,更是我省海上经济的命脉。如何确保实现台湾海峡平均宽度约180公里,南北纵贯400公里范围内信号覆盖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传统的通信技术难以全面满足这一区域的信号覆盖。铁塔公司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以“空天海地一体化”战略蓝图,启动五维织网攻坚,助力宽带海峡信息化建设。
据解说员介绍,所谓“五维织网攻坚”,可以概括为陆上筑高塔、海上借风能、天际布星链、空中悬飞艇、末端连万物。从沙盘上我们可以看到,在海岸边的高地上,矗立着高增益基站;在近海,海基通信站点依托海上风电平台进行部署,在更远处,浮标基站、船舶中继站“担负”重任……除了陆基、海基,天上也有“帮手”。高通量卫星搭配未来6G星链技术,能进一步填信号盲区,在极端条件或特殊场景下,还会让采用平流层飞艇或无人机“大显身手”。
在“陆海空天”多方加持下,从平潭到新竹、从厦门到澎湖航线70到80公里海域不再是数字孤岛,也实现了对台湾海峡这条黄金航道的通信护航,激活万亿级海洋经济发展。
低空经济,“三网一平台”挑大梁
在宽带海峡沙盘后方,展示的则是“当红炸子鸡”——“低空经济”。很多人不解,低空经济、无人机和铁塔似乎看不出有什么联系?
解说员为我们解开了这个疑团。中国铁塔依托公司自有的“位置+感知+计算”核心能力,打造了“三网一平台”,构筑了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座。三网包括了低空基础设施网、低空智联网、低空服务网。展区展示的“智慧哨兵”设备、“铁塔+无人机巡检”微缩等低空经济应用也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
如今,通信塔上建无人机场,已非鲜见。用于通信及高点视频监控的通信铁塔,正巧妙变身成为“无人机驿站”,支持无人机的起降、充电和数据传输,成为无人机网络的重要节点。此外,通过配合铁塔使用的无人机还有一个优势,由于充电续航等限制,传统无人机飞行半径有限,有效航程飞到一半,就得往回飞。但是,依托铁塔作为中转机场,等于在无人机空中网络布设了一处处“加油站”,能够支持无人机更远的续航,发挥更大的作用。
据介绍,各级铁塔分公司纷纷抢滩新赛道,塔上的“低空经济”多点开花。如合肥铁塔利用无人机飞控平台,搭载高灵敏度的颗粒物气体传感器,实时动态监测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湘潭铁塔部署应急防汛数智化无人机场,成为空中巡查的“千里眼”……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多样,前景可期。
应急保障,危难之际显身手
在低空经济展台后方,展示的是中国铁塔的应急保障板块。针对断电、断路、断网的极端场景,中国铁塔构建了“3+2”立体化应急保障体系。这里的“3”指的是卫星便携站、无人机挂载运输系统、一体化智能应急柜组成的三大核心措施如同应急保障的“三叉戟”,而“2”指的是油机智能调拨系统以及全景应急监控系统,构成了应急保障的“中枢神经”。
展台上最吸引人的是一口“锅”。“可不要看它‘其貌不扬’,它可是卫星便携站。它就像‘空天信使’,像在道路完全中断的极端场景下,我们通过它,就可以和太空中的高通量卫星链路建立应急通信通道,确保指挥调度系统‘不断联’。而且其搭载全网通基站设备,单机可保障6小时以上通信续航,关键时候能顶大用!”解说员介绍说。
此外,通过电子屏幕,解说员还详细介绍了泉州森林智保项目应用。其充分利用卫星遥感、视频监控及AI烟火识别等技术,打造三位一体林草防火监控体系,助力森林火灾防控和快速处置能力的提升。自2020年起,铁塔公司为安溪县应急管理局陆续提供森林防火高空智慧监控服务,截止目前已累计开通高点视频监控96路,低空视频监控54路,项目共享铁塔基站达92处,覆盖全县24个镇街,形成一张应急全域视联网。
以数字之光,筑基未来。中国铁塔将持续践行“数字中国”战略使命,深度融入数字经济建设浪潮,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升级。在5G网络广覆盖、物联网应用、智慧能源管理等领域,我们正加速释放共享共赢的“铁塔力量”,助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