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2426人受到表彰,包括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其中不乏纺织服装行业从业者。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每五年一次,这是我国第17次评选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中国纺织》杂志特别策划专题系列报道“匠心赋能•破局腾飞——致敬纺织服装行业劳模”。报道聚焦行业里这些熠熠生辉的劳动模范,解码行业楷模如何将工匠“软实力”转化为企业发展“强动力”,向全行业传递“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内核。

每一位劳模都是一面旗帜,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的故事,是对劳动价值的生动诠释,希望通过这些故事,激励更多人以劳模为榜样拼搏奋进。

武汉纺织大学梅顺齐:教育家的内涵与科学家的精神


几十年如一日,他以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高度的责任心,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科研的热情,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诠释了教育家的精神内涵,弘扬了勇于创新的科学家精神,践行了劳动模范勤奋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风貌。


30多年来,梅顺齐潜心开展纺织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在教书育人、科技创新一线做出了突出的成绩。现任国家级高端纺织装备先进制造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湖北省数字化纺织装备重点实验室、全国纺织行业加捻成形技术装备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武汉纺织大学“阳光杰出学者”。曾入选湖北省跨世纪高层次人才、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等,获得全国“模范教师”、欧洲科学与工业组织突出贡献、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桑麻学者、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湖北省先进工作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曾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湖北省重大技术专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科研项目,主持完成的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和科技进步奖等。


30多年来,梅顺齐教授探索以纺织装备为特色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丰硕。坚持将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工作和专业建设中去,激发更多的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为国育才,铸就师魂,为国家培养了100多名硕士和博士。他带领团队围绕行业痛点难题,攻坚克难,深入开展共性技术基础研究和产学研合作,取得系列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成果,近年他主持完成的“高性能工业丝节能加捻制备装备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高效节能型自动丝网印花装备关键技术”“高端产业纱高效短流程制备技术与装备及智能生产系统”等成果,攻克行业技术难题,突破技术封锁,实现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提升国产高端纺织装备国际地位和竞争力,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有力促进了我国纺织装备制造业国际地位的提升。

更多内容丨尽在《中国纺织》杂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