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里的

中国机床

篇首语:

自1951年创刊以来,《制造技术与机床》始终与我国的机床行业同频共振。近800期的杂志如同一份质朴厚重的“机床记忆”,镌刻着从工艺革新到技术突破、从筚路蓝缕到制造强国的脚印。

有道是“人间曙,疏林平楚,历历来时路”。我们深知,机床作为“工业母机”,承载的是大国重器的使命。在促进学术方面,机床杂志社已联合国内各个知名高校专家开展了“工业母机”专题工作。在关注行业方面,为了更好地梳理这份珍贵的“机床记忆”,机床杂志社特别推出“机床记忆 | 期刊里的中国机床”专栏。

本专栏不仅呈现我国机床行业技术迭代的轨迹,从代际传承到未来图景;还希冀架设好历史与现实的桥梁,从历史记忆的梳理到创新基因的解码。从浩瀚的文献库中撷取珍珠、汲取营养——或许是建国初期时先辈们为机床行业蹒跚学步、产业奠基的纪实,浮现的是“万事无畏”的创业豪情;或许是改革开放时前辈们为机床行业持续攻关、产业发展的经历,展现的是“引进消化”的开放胸襟;或许是新时代的我们为机床行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的探索,具现的是“自主创新”的澎湃活力。

新时代的机床故事仍在续写,《制造技术与机床》这本“机床人的期刊”,诚邀您随“机床记忆 | 期刊里的中国机床”栏目,在泛黄的纸张与崭新的数据间,共寻我国机床行业的精神密码,同绘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

机床杂志社

2025年5月1日



1951年,我国机床行业整体水平低下,年产量仅数千台,且以简单通用机床(如车床、钻床)为主,但通过国家主导的工厂改造、技术引进和人才培养,初步建立起国营机床生产体系。当时,尚处于苏联援华的筹备阶段,但已开始接受苏联专家的技术指导,为后续大规模工业化积累经验。

1951年第1期


《机械》于1951年8月创刊,“创刊号”封面上展示的是东北机器五厂(沈阳第二机床厂、中捷友谊厂的前身)于1950年制造的国内第一台万能铣床。时设“为改善质量而奋斗”“大力推广高速切削”“经验介绍”“技术讨论”“资料汇集”等栏目,甚至在期刊补空处可以看到推销“广告”。该期共刊载13篇文章,其中4篇是译文,关注的是车床、高速切削等。

《机械》的创刊饱含着原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机械工业管理局对我国机械制造工业在生产改进、技术改进、质量提升、成本降低的初心。机械工业管理局号召全体技术人员、职员、管理干部热心地培植它、爱护它、运用它,使它不断地为我国机械制造业工业服务


原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机器工业管理局

聂春荣副局长题发刊词

点击图片看全文

文章详细介绍了金属高速切削法的基本理论,包括切削要素(如切削速度、吃刀深度、送刀量等)、车刀各部名称及定义、切削表面及角度等。重点探讨了车刀角度对切削效能的影响,特别是负前角在高速切削中的应用,适合加工高硬度材料。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图示,阐述了合理设计刀具角度对提高切削效率和加工质量的重要性


补空处的产品推销“广告”


机床杂志社

官网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北京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

电话|010-64739683

邮箱|edit@jcs.gt.cn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