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韩明丽

读者来信:

我是一位六年级孩子的家长,最近一直为孩子的学习问题感到非常焦虑,特地写信向您求助。

我的孩子马上就要上六年级了,可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尤其是最近,我明显感觉到他对学习越来越被动。每次放学回家,他总是先想着玩,作业要催好几遍才磨磨蹭蹭去写,而且写作业时总是心不在焉,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拖拖拉拉的。

更让我头疼的是,他总说学习是为了我,而不是他自己的事。我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学,他总是说:“你们大人不是让我好好学习吗?我学了不就行了吗?”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都感到很无奈。我知道他心里并没有真正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所以学习起来总是没有动力。

我尝试过很多方法来激励他,比如给他买学习用品、承诺考得好就奖励他,但这些方法都只是暂时的,过不了多久他又恢复了老样子。我也试过和他讲道理,告诉他学习的重要性,可他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听不进去。

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看着他这样的学习状态,我担心他以后会越来越跟不上,甚至对学习彻底失去兴趣。我希望他能主动学习,能真正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父母的期望。

我该如何引导他,让他对学习产生主动性呢?我真的希望他能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能主动去学习,而不是每天被我催着赶着。

——无力的爸爸

回复如下:

感谢信任并分享孩子的困扰。从你的描述中,我能感受到你对孩子学习的重视与担忧,也理解孩子目前“被动学习”的状态让你感到无力。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你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孩子逐步建立学习主动性。

孩子将学习视为“为父母而学”,本质上是责任归属错位和内在动力缺失的表现。根据心理学研究,学习动力的形成需要满足归属感、价值感、自主权。当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接纳与支持,只觉得学习是满足父母期望的任务时,自主学习的动力就会被压抑。学习若不能与孩子的兴趣、成就感联结,就难以让他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和乐趣。过度干预会削弱孩子的掌控感,导致依赖或反抗。当前,孩子可能因长期被否定、目标模糊或学习方法不当,逐渐形成“习得性无助”。这种心理会让他们觉得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无法取得好成绩,从而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因此,调整家庭互动模式、重建孩子的学习信心是首要任务。

你可以尝试从“批评”转向“共情”,停止比较与指责,避免“别人家孩子如何”等语言,转而关注孩子的情绪。例如:“爸爸看到你最近写作业有些烦躁,是因为题目太难,还是累了?”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与关心,而不是一味的批评与指责。同时,用“描述式鼓励”替代空洞表扬,不说“你真聪明”,而是说:“这道题解题步骤清晰,看得出你认真分析了题目。”具体的描述能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优点和进步之处,增强自信心。你还可以分享自身经历,坦诚告诉孩子:“爸爸小时候也怕数学,但后来发现只要一步步来,就能解决难题。”拉近亲子心理距离,让孩子知道父母也曾面临过类似的困难,从而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

同时,你可以从“外部要求”转向“内在意义”,将学习与兴趣结合,若孩子喜欢游戏,可设计“闯关式学习”,如用数学计算游戏道具价格,用英语描述角色故事;若喜欢动手,可尝试科学实验或制作知识卡片。让学习与孩子的兴趣紧密相连,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你还可以赋予学习“成长意义”,例如:“学会英语,以后你可以和外国朋友交流旅行见闻”;“掌握数学,能帮你设计喜欢的动漫角色模型”。帮助孩子认识到学习对自身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设置“小目标 + 即时反馈”,将大任务拆解为每日可完成的步骤,如每天背诵5个单词,完成后记录在“成就墙”上,让孩子直观看到进步,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强化孩子的学习动力。

你还可以从“父母主导”转向“共同决策”,让孩子参与学习计划制定,例如:“你希望每天先写作业还是先运动?周末想如何安排复习时间?”赋予选择权能增强责任感,让孩子在学习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学习的投入度。同时,逐步放手,允许试错,若孩子独立完成作业但效率低,可温和提醒:“这次用了40分钟,比上周快了5分钟!如果减少分心,下次会更棒。”鼓励孩子自己探索和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允许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错,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引入“番茄钟工作法”,与孩子约定25分钟专注学习 + 5分钟休息,用计时器辅助,培养时间管理能力。

你也可以从“压力场”转向“能量场”,设立“无作业时段”,每天留出30分钟家庭自由活动时间,如散步、桌游,让孩子感受到学习不是生活的全部,缓解学习压力,增进亲子关系。同时,用“榜样力量”替代说教,分享名人或身边人的成长故事,如“爱因斯坦小学成绩也很普通,但他对科学充满好奇”,传递“坚持比天赋更重要”的理念,激励孩子努力学习,追求进步。此外,减少物质奖励,强化精神激励,例如:“这次考试进步了,周末我们可以一起去图书馆选几本你喜欢的书。”让孩子明白学习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奖励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成长。

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你需要注意避免一些误区。例如,避免过度干预,频繁检查作业、替孩子整理书包等行为会削弱其自主性。过度干预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同时,避免虚假鼓励,需具体描述进步点,如:“这次作文的细节描写让故事更生动了”。虚假的鼓励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误解,认为只要完成任务就能得到表扬,而忽略学习的真实价值和意义。此外,避免忽视底层需求,若孩子长期情绪低落、睡眠不足,需优先关注心理健康,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在满足底层需求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动力。

你可以尝试一些具体的行动。例如,本周与孩子进行一次“学习目标对话”,用开放式问题引导思考,如:“你觉得哪些科目最有意思?为什么?”了解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想法,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增强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每日记录孩子3个积极学习行为,如主动预习、提出疑问,次日反馈给他。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的积极表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此外,每周日晚上与孩子共同规划下周学习计划,明确父母的支持边界,如:“我们会在你需要时提供帮助,但不会代替你完成”。通过家庭会议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对学习的参与度和责任感。

教育是“慢的艺术”,改变需要时间。请相信,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时,内在动力便会自然生长。

愿我们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有爱、有光、有力量”的成长环境。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韩明丽】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