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六十年代,生活的艰苦,生活贫困到了极点,清贫的日子,叫人永远难忘。给现在的小孩讲,他们根本不相信,不相信那么穷,那么艰难,不相信会过那样的日子。

在苏北小山区,不旱就涝,大自然也给穷人作对,屋漏偏遭连阴雨,破船却遇迎头风。可以说家家户户一穷二白。

缺衣缺柴缺粮缺油,点的煤油灯,顿顿吃的老咸菜,主粮就是山芋,喝的山芋稀饭,吃的山芋炒菜,烙的山芋煎饼,贴的山芋饼子。花钱靠卖山芋干,喝酒拿山芋干换,买油盐酱醋得卖山芋干,三队的方大叔,叫他儿子拿点山芋干到前集换三两散酒,买二斤盐,一瓶醋,带二盒火柴。盐粒子、辣椒就酒喝!

即使家里买块布也要卖山芋干,人情礼节,头痛脑热买点药也要靠卖山芋干。

上学的书本费,学费虽少还要卖山芋干。

人们生活中点点滴滴大事小事都离不开山芋干。

当年流传:从鸡屁股里抠钱,从地瓜干卖钱,生产队从年头干到年尾,有时春节也要干活,但挣不几个钱,没有来钱路。

山芋救了百姓命,山芋在每个人的头脑中、心灵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什么时候,也忘不了一日三餐离不开吃山芋的年代。

最难忘,农村青黄不接时,大多数社员家里断粮时,靠山芋度日,自留地里的山芋刚长到拳头大,无奈就挖着吃,山芋秧子、山芋叶子也要做饭吃,不能浪费,等到中秋节,自留地里的山芋,挖吃一半地了。才接上秋粮下来。

山芋从留种到收获,要经过很多环接,付出不少汗水,才有个好收成。

山芋种的保管:

深秋,最后的麦茬山芋精选留种,生产队早早挖好山芋窑子,选地在高处,必较干燥的地方。山芋从地里挖出,通过选择才小心放进山芋窑子里。破皮的,碰坏的小的都剔除,一排排摆放好,做到及时通风,及时翻架,专人保管。开春后畦山芋秧:

等到栽山芋季节,全队老少齐上阵,大人挖山芋窝子,妇女朝每个土坑里倒水,半大小孩朝每个吭里丢山芋苗,然后才是有经验的老农把山芋苗插下,插山芋有讲究,不能按进不管了,必须先把苗放进湿土中,先把湿土按实,然后才盖干土,这样的好处是为了秧苗吸收水分,防止水分挥发,保证秧苗成活率。

山芋的田间管理:

最少要锄三遍地,意义是锄草松土。

要翻最少三次秧子,头一回山芋秧长有一米多的时候,第二次山芋秧盖满地面的时候,防止山芋秧在土中又扎根,分散营养,影响产量,第三次山芋快成熟的时候,是为了防止烂山芋秧,影响日照通风,达到产量更高,山芋秧过长,也有割了喂猪喂牛,别割的太多,不影响山芋生长。

山芋的收获。

生产一般用人工镐头刨、或用铁叉子挖,收山芋前先把山芋秧全部割光,留个山芋茬能看到山芋就行。

晒山芋干,是最关健的时候,如果天气好,男女老少齐上阵,把生产队分到各家的山芋切成片,晒山芋干,一块块切,一片一片摆平凉晒,全家老少废寝忘食,只争朝夕在田里晒山芋干。好天气,三、四天就晒干,一片片捡回家。

若遇雨天,那麻烦大了,从地里倒出,放晒路旁山坡,或家院高处,一连阴雨,山芋干变黑变霉,喂猪猪都不爱吃,但谁也不舍得丢,照样做煎饼吃,有种苦的味道。

山芋干的保管:

有各种各样的收藏法,有工具装的用工具装,没有工具的,在屋里墙一角用山芋干摆起,整齐的白白的很好看,但地面须要隔潮。

从山芋苗到山芋干,要经过很多人工手续,需要大量的人工,吃山芋容易,种山芋难!

现在山芋价格象水果价格,山芋的价值从没有像今天这么高!

今天过上幸福生活,万万不能忘记救命的山芋,山芋和我们一起共患难同风雨。山芋养育了我们!我们为山芋唱赞歌!

救命之恩,永远难忘。

《山芋赞》

叶儿绿

秧儿长

一寸一寸向前方

叶为食

果当粮

秧到枯干燃灶膛

扎根莫问土地贫

成长不畏雨与霜

扎根泥土

心中向阳

爱这片土地

奉献身上草粮

化作一团火

把寒夜照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