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美国政坛再度因为特朗普而陷入巨大漩涡。回顾他上台的前100天,一系列“雷霆手段”让世界目瞪口呆:签署大量行政令、大规模裁撤联邦机构、对盟友翻脸、对外贸易战不断升温,甚至扬言要“重新划定”盟国领土。这场史无前例的政治风暴,不仅颠覆了美国长期积累的国际形象,也撕裂了全球经济秩序,更意外为中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4月2日,特朗普手持一份关于外贸壁垒的报告发表讲话。 视觉中国

一、特朗普执政百日:动荡远胜变革

美国《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不约而同将特朗普政府执政百日称为“史诗级失败”。特朗普本意是通过大幅关税壁垒和制造业回流,恢复美国昔日制造强国地位,但现实却是朝令夕改的政策、缺乏连贯性的战略,反而搞乱了全球贸易链条,削弱了国际社会对美国经济体系的信心。

尤其在对外政策上,特朗普接连退出多个国际条约和组织,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巴黎气候协定》,同时对越南、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开征高关税,导致这些国家纷纷寻求替代市场与新贸易伙伴。这些做法直接引发美国盟友不满,甚至开始积极推动排除美国在外的贸易和安全联盟。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就直言:“美国对全球贸易冲击太大,欧盟必须在美国之外寻找新出路。”不仅如此,欧盟还在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磋商,将这些传统美国盟友纳入自己的防务合作框架,减少对美国安全体系的依赖。


今年年初以来,美国国债收益率的走势 《金融时报》制图

二、金融市场反噬,美国债市风声鹤唳

通常,当全球经济遇到不确定风险,资本会涌入美国国债寻求避险,但特朗普的政策彻底颠覆了这个规律。由于美国关税政策扰乱全球供应链和金融秩序,市场对美国未来经济前景和政策稳定性失去信心。

路透社报道指出,美国国债长期收益率已创下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最大涨幅。美债大量遭抛售,连传统“兜底者”——中国、日本、沙特等外汇储备大国也在重新评估手中美债头寸。《纽约时报》分析,当美债遭集体抛售,美国政府只能被迫提高利率来吸引新买家,这将导致房贷、车贷、信用卡贷款等利息成本全面上涨,进一步加剧美国经济衰退风险。

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学教授安东尼·霍普金斯就警告:“特朗普忽视了中国作为国际投资者和美债头号买家的角色,这种做法相当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三、中国趁势而起,稳步扩大全球影响力

与特朗普大刀阔斧、破坏式操作相对照,中国此时采取了极为稳健且温和的外交与经济策略,专注于捍卫全球贸易体系,积极在亚非拉新兴经济体中稳步拓展影响力。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中国中心研究员、前CIA中国问题高级分析师乔纳森·钦就指出:“与美国的激进和对抗不同,中国显得稳健、冷静,正逐步赢得新兴国家的信任。”

在特朗普对新兴市场国家征收高关税,导致它们出口渠道受阻时,中国迅速出手,分别与越南、孟加拉国、印尼等国加强经贸合作,扩大贸易额度,甚至帮助这些国家改善港口、物流和工业园区建设,赢得了这些国家政府的积极响应。

同时,在非洲,特朗普政府大幅削减国际援助,取消非洲大陆几乎所有外交项目,而中国则趁机扩大“一带一路”项目投资,助力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矿业合作等,进一步巩固在非洲市场的话语权和政治资本。

四、美国内政崩塌,人才与科技优势流失

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还削减了数十亿美元用于大学、科学家和研究机构的拨款,尤其是环境、疾病防控、清洁能源、农业、国防、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领域,导致大量科研项目被迫暂停,优秀科研人才流失。

美国智库亚洲协会研究员谢尔表示:“这是一场刻意摧毁制度与政策的革命。”即便未来民主党重新执政,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被拆散和解散的机构、专业人员与科研网络,美国多年积累的人才与科技优势正在不可逆地流向其他国家。

五、结语:四年之后,世界何去何从?

美国《纽约时报》发出疑问:四年后,中期选举或许能削弱共和党国会优势,但特朗普政府对内外政策造成的巨大破坏能否逆转,还是将迎来“另一个特朗普”?目前来看,特朗普政策余波已然促成全球多极化趋势加速,盟友重组、经济联盟另起炉灶,世界秩序正在悄然改写。

对中国而言,这无疑是重大机遇窗口。趁美国内耗与国际形象崩塌之际,中国通过务实、稳定、合作的姿态,持续布局全球,尤其在新兴市场、新兴产业、国际规则制定层面,逐步掌握更多主动权。这场“特朗普式动荡”或许正是中国走向全球经济、外交主导权的关键节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